故意傷害他人輕微傷罪怎么判
一、故意傷害罪定義
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地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是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的一種。
二、故意傷害罪量刑標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對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致人輕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故意傷害他人輕微傷罪判刑如下:
1、致人輕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故意傷害罪主要有三種量刑情節:
1、首先,故意傷害致人輕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拘役;
2、其次,故意傷害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最后,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的方式致人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甚至死刑。
故意傷害一般處15天以下行政拘留;可以要求的賠償有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我國現行法律對何為輕微傷無全國統一的輕微傷法醫學鑒定標準,僅有地區性、行業性的鑒定標準。輕微傷屬于民事侵權的一種,在當事人協商、調解不成時,受害者可直接向法院提起人身損害賠償訴訟。輕微傷發生后當事人也可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可以給予過錯方治安管理處罰。輕微傷立案起訴步驟,寫好起訴狀,帶上身份證、相關證據(是對方打的證據、治療花費的證據等),到法院的立案庭請求立案,然后等到法院通知參加庭審。
【本文關聯的相關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三、故意傷害罪案例分析
案例一:2016年6月21日23時許,犯罪嫌疑人張某(男,44歲,黑龍江省人)在北京市西城區西單大悅城商場內,因排隊等位問題與被害人蔣某(女,22歲,江蘇省人)發生口角,后將蔣某推倒在地,導致蔣某受傷。張某于2016年6月22日被抓獲,因涉嫌故意傷害罪已被西城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案例二:2018年4月4日13時許,被告人李某駕駛電動自行車行至北京市朝陽區十八里店鄉十里河村一出租屋前時,因被害人張某(女,56歲)所停放的電動自行車影響其通行,雙方發生口角,被告人李某對被害人張某進行毆打,致其雙側鼻骨骨折。后被告人李某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在審理過程中,法院委托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疾病司法鑒定科對被告人李某是否具有受審能力進行鑒定,結論為:李某為精神分裂癥,具有受審能力。
四、故意傷害罪相關法律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對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致人輕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五、故意傷害罪的預防與應對
故意傷害罪是我國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的一種,對于被害人和家庭成員造成極大的傷害和痛苦。因此,我們要加強法律意識,注意自身安全,避免發生此類犯罪行為。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故意傷害罪的定義和量刑標準,增強法律意識。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自身安全,避免在危險的地方逗留或者進行危險的行為。如果遇到矛盾或者糾紛,應該保持冷靜,理智處理,不要采取暴力手段解決問題。
其次,如果遇到故意傷害罪的情況,應該及時報警并尋求醫療幫助。如果身邊有人受傷,應該盡快將傷者送往醫院進行治療。同時,要保留好相關證據,包括現場照片、視頻、醫療記錄等,以便后續的維權和訴訟。
最后,要加強社會道德建設,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我們應該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共同營造一個和諧、文明、安全的社會環境。同時,要加強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養和法律意識,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繁榮。
總之,故意傷害罪是一種嚴重的犯罪行為,不僅對被害人和家庭成員造成極大的傷害和痛苦,也影響社會的穩定和和諧。我們應該加強法律意識、注意自身安全、加強社會道德建設、加強法制教育等方面入手,共同預防和應對故意傷害罪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