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需要諒解書嗎(肇事逃逸得到對方諒解能不拘留嗎)
交通肇事需要諒解書嗎
法律主觀:
解書只是法院裁判時的一個考量情節。 能否判處 緩刑 ,取決于犯罪人是否符合法定的 緩刑條件 ,與是否取得被害人的諒解沒有必然的聯系,受害人的諒解只是判處緩刑時的一個參考而已。 也就是說,即使受害人不諒解,如果犯罪人符合緩刑的法定條件,也可以依法判處緩刑?! ?刑法 》第七十二條 【適用條件】對于被判處 拘役 、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婢徯?,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 緩刑考驗期 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恍婢徯痰姆缸锓肿?,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法律客觀: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肇事逃逸未構成犯罪諒解書有用
法律主觀:
輕微 交通事故 肇事后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由公安機關處200元到2000元罰款,可以并處15以下拘留。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一)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暫扣期間駕駛機動車的; (二)將機動車交由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暫扣的人駕駛的; (三)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 ,尚不構成犯罪的; (四)機動車行駛超過規定時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強迫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 法規 和機動車安全駕駛要求駕駛機動車,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構成犯罪的; (六)違反交通 管制 的規定強行通行,不聽勸阻的; (七)故意損毀、移動、涂改交通設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構成犯罪的; (八)非法攔截、扣留機動車輛,不聽勸阻,造成交通嚴重阻塞或者較大財產損失的。 行為人有前款第二項、第四項情形之一的,可以并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有第一項、第三項、第五項至第八項情形之一的,可以并處十五日以下拘留。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條
法律客觀: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條第一款第三項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第一百零一條第二款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交通肇事逃逸諒解書
法律分析:刑事諒解書,一般指刑事案件的受害人與嫌疑人或者其家屬之間,就刑事案件的結果達成和解,而由被害人一方所出具的法律性質的書面文件。諒解書一般在提起公訴至法庭質證環節完成,其在刑法上有著酌定減輕,從輕的效力。刑事諒解書本身并無固定格式,出具諒解書的目的是減輕犯罪嫌疑人處罰,有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所以諒解書是受害人向犯罪人員的家屬開具的,一般由承辦律師為犯罪嫌疑人進行具體辦理,但如果情節輕微不需要聘請律師的,可以參照其他諒解書格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八十八條 下列公訴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罪,通過向被害人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方式獲得被害人諒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二)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本章規定的程序。
第二百八十九條 雙方當事人和解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聽取當事人和其他有關人員的意見,對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進行審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協議書。
輕微剮蹭逃逸取得諒解書有什么用
肇事逃逸諒解書有用,諒解書在刑事方面可能會起到一定的減輕或者是從輕處罰的作用。除此之外,如果是比較輕微的交通肇事的話,那么還有可能不會進行刑事方面的處罰,所以在民事賠償上面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一、肇事逃逸諒解書有用嗎?
肇事逃逸諒解書有用,諒解書在刑事方面可能會起到一定的減輕或者是從輕處罰的作用。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交通肇事的肇事者取得被害人諒解的,可以酌情從輕處罰,所以會不會判處緩刑,要依據情節而定。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七十二條【適用條件】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二、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處理,怎么處罰
行為未構成犯罪的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的處理。
肇事者違章肇事如果只是致被害人輕微傷、輕傷或者只是造成了牲畜(如豬、牛、羊等)死亡的后果,財產損失數額不大。此時如果肇事者逃逸行為本身未造成其他嚴重后果,肇事者不構成犯罪,對肇事者可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條的規定,處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可以并處15日以下拘留。
交通肇事構成犯罪后逃逸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理
肇事者違章駕駛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此時肇事者已構成交通肇事罪,同時肇事者為逃避法律的追究而駕車逃逸,但沒有因逃逸而造成嚴重后果。這種情況符合刑法第133條規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加重處罰情節,對肇事者應處三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未造成嚴重后果的情形一般包括以下三種:
1、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被害人得到其他人的及時救助而脫離危險,從而沒有造成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后果。
2、雖然在逃逸過程中已發生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但逃逸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沒有因果關系。
3、行為人肇事將他人撞成重傷,但并不具有使其死亡的現實危險性。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如果存在著交通肇事并且逃逸,那么從主觀上認為可能是當時沒有悔罪的態度,所以一旦構成交通肇事罪的話,相應的處罰力度也是比較大的。但同時也需要看到,如果積極的進行賠償的話,有諒解書可能也會有一定作用。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它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二條
【適用條件】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肇事逃逸需要諒解書嗎
法律分析:肇事逃逸諒解書有用,諒解書在刑事方面可能會起到一定的減輕或者是從輕處罰的作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八十八條 下列公訴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罪,通過向被害人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方式獲得被害人諒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
(二)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本章規定的程序。
第二百八十九條 雙方當事人和解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聽取當事人和其他有關人員的意見,對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進行審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協議書。
第二百九十條 對于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公安機關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從寬處理的建議。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從寬處罰的建議;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對被告人從寬處罰。
交通肇事逃逸有死者的諒解書怎么判?
交通肇事逃逸罪屬于刑法中的一種罪名,如果發生了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況,會被認定為特別嚴重的犯罪行為,最高可處以死刑。在這種情況下,諒解書通常不能影響法院對案件的判決和量刑。
諒解書是一個民事協議,通常用于調解民間糾紛。對于刑事案件,尤其是涉及到嚴重傷害或者死亡的案件,諒解書的效力較弱,不會對法庭的判決產生太大的影響。即使受害者家屬同意達成和解,法院仍然需要根據相關證據、法律規定等因素,進行客觀公正的判決和量刑。
當然,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肇事者及其家屬已經積極賠償受害者或者取得其家屬的諒解,并自愿認罪悔罪,法院可能會酌情減輕判決和量刑。但這通常需要多方面的考慮,而不僅僅基于一份諒解書。
總之,對于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案件,應該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避免利用諒解書等手段規避法律責任,保障受害者及其家屬的合法權益
高速公路肇事逃逸需要諒解書嗎
法律分析:一般情況下是需要的,因為諒解書在刑事方面可能會起到一定的減輕或者是從輕處罰的作用。而且交通肇事的肇事者如果取得被害人諒解的,可以酌情從輕處罰,但也僅僅只是可以酌定從輕或減輕肇事者的處罰,不能免除對其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二條 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一)犯罪情節較輕;(二)有悔罪表現;(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