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房屋可以贈與嗎(農村房屋可以贈與嗎合法嗎)
農村房屋贈與如何過戶
宅基地上農民住宅房屋贈與屬于房屋轉讓的一種,所以首先需要經村民委員會書面同意才可以。那么農村房屋贈與如何過戶?
農村房屋贈具體辦理流程如下:
1、房屋贈與人與受贈人訂立房屋贈與的書面合同,即贈與書。根據相關規定,房屋贈與一定要采用書面形式。
2、房屋贈與的雙方當事人憑房屋所有權證、贈與合同等材料,按規定繳納有關稅費。
3、辦理公證。根據國家及本市的有關規定,房屋贈與必須辦理公證手續。
4、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手續。房屋贈與當事人到房屋所在地的房地產交易中心申請轉移過戶登記,并提交下列材料:
過戶申請書;身份證件;房地產權證;贈與書及公證書;有關稅費的收據。
5、贈與人將房屋交付受贈人。這里的交付以辦理房屋產權轉移登記為準。如果未辦理產權轉移登記手續,但當事人之間訂立了書面贈與合同,且贈與人已將房屋產權證原件交給受贈人的,根據人民法院的規定,也應當認定贈與成立。
農村房屋贈予只能是直系親屬嗎
法律主觀:
房屋可以贈予給 非直系親屬 。根據《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條的規定,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第六百五十八條規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第六百五十九條規定,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或者其他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七條
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八條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九條
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或者其他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農村自建房可以贈與外人嗎
法律主觀:
房屋所有權 人有權對自己的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只要是房屋所有權人自愿贈予的,就可以將農村房屋贈給外村人,這是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利。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 的主體是特定的農村居民,宅基地是廣大農村 集體經濟組織 成員享有的權利,與享有者特定的身份相聯系,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不能申請或變相取得農村宅基地使用權。
法律客觀: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四條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 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農村的房子可以贈與嗎?
農村房屋能贈與,但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首先,贈與人和受贈人都必須是農村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其次,受贈人不能有其他的宅基地房產;農村房屋的產權變動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所作出的決定。如果不能滿足以上條件,農村房屋贈與是不會成功的。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第六百五十九條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或者其他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吨腥A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于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
農村房屋贈與子女,如何操作?
1、農村房屋贈與子女的,首先需要子女與房屋所有人都是同一村集體的成員,戶口在同一村。不是同一村村民的,不能贈與房屋所有權(無法房產辦理過戶手續,無產權證,以房屋現狀贈與的是可以的)。
2、贈與房屋的,需要辦理房屋過戶手續,贈與才能生效。未辦理過戶手續的,房屋所有權不發生轉移。過戶手續包括:(1)雙方簽訂贈與協議;(2)雙方共同到房屋所在地房屋管理局辦理過戶手續。
房屋贈與手續辦理流程:
1、贈與人與受贈人簽訂房屋贈與的書面合同,即贈與書;
2、辦理公證;
3、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手續;
4、贈與人將房屋交付受贈人。
擴展資料:
房屋贈與,指一方(贈與人)自愿把自己所有的房屋無償贈與他人(受贈人),他人愿意接受的民事法律行為。房屋贈與的雙方當事人應訂立書面合同。
其法律特征:
(1)房屋贈與合同是單務合同、無償合同
贈與人自愿單方承擔將房屋無償贈與對方的義務,但不享受對等的權利;受贈人則享有無償接受對方所贈房屋的權利,一般不承擔法律上的義務,即使受贈人在接受贈與時附有一些義務,但這些義務并非與所取得的權利互為代價。
(2)房屋贈與合同是實踐性合同
贈與人必須把贈與房屋實際交付給受贈人,受贈人接受贈與房屋后,房屋贈與的民事法律行為才完成,合同才算生效。但在實物交付后,則不得再行撤回贈與。如果因贈與人撤回贈與而發生糾紛,受贈方可請求人民法院裁決。
(3)房屋贈與合同是要式合同
房屋贈與同房屋買賣一樣,都屬于所有權的轉移。按照《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的規定,應提交各項證明辦理登記過戶手續。如果當事人未辦理過戶手續,根據《合同法》第44條、1999年12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9條的規定,贈與合同仍然有效,但贈與的房屋所有權不能轉移。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房屋贈與
農村房屋贈予怎么辦理?需要交費嗎?
法律主觀:
農村房屋贈與要滿足受贈人與房屋所有人屬于同一村集體的成員且戶口在同一村,如果滿足上述條件雙方簽訂贈與協議,共同到房屋所在地房屋管理局辦理過戶手續即可完成房屋贈與。根據《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條規定,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第六百五十八條規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第六百五十九條規定,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或者其他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法律客觀: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睹穹ǖ洹返诹傥迨藯l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睹穹ǖ洹返诹傥迨艞l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或者其他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農村房屋可以贈與嗎
法律分析:農村房屋是可以捐贈的,但捐贈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并且有一定的限制。農村房屋捐贈首先要確認農村房屋的產權,農村宅基地使用證上登記的房產所有人信息只有一個。因此建房時應通過審批表確認創始人的信息。受贈人應當是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因為農村土地一直都是集體的財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七條 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第六百五十八條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第六百五十九條 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或者其他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第六百六十條 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請求交付。
依據前款規定應當交付的贈與財產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農村宅基地可以贈與嗎?有什么條件
農村宅基地可以贈與,但贈與人需要符合法律的要求,要求如下:
1、贈與人必須是本村村集體成員;
2、符合一宅一戶的條件;
3、受贈與人原本沒有宅基地或符合申請宅基地的條件;
4、受贈人原來宅基地面積加上受贈面積不超過當地法律規定的宅基地使用面積。
農村土地贈與實際上就是指當事人一方將自己所擁有的土地房產無償地轉讓給受贈人,受贈人示接受贈與的一種法律行為。其中,將土地所有權和房地產使用權轉移給他人的人被稱為房地產贈與人,接受他人房地產的人則被稱為為房地產受贈人。納稅人在辦理無償贈與減免稅手續時,必須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填寫《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登記表》并作出無償贈與聲明,稅務機關審核通過后方可辦理無償贈與減免稅手續。房屋贈與交易的手續流程為:贈與人與受贈人簽訂房屋贈與交易的書面合同,也就是贈與書,然后贈與人和受贈人帶著這份贈與書和房屋的產權證同時到房屋所在地的公證處辦理公證和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手續,最后就是贈與人將房屋交付受贈人。贈與是合同行為,贈與人必須是標的的有權處分者。宅基地使用權只是用益物權,在其流轉方式上是有限制的,原因是:宅基地使用權是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安身立命之本,若允許轉讓,可能導致農民流離失所;宅基地使用權是一種福利,是通過分配無償取得的;自由轉讓將為非法騙取宅基地牟利提供激勵,導致農用地減少,加大糧食危機的可能。但宅基地使用權、宅基地上的房屋及附屬建筑物可以在同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間流轉,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
法律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其中,涉及占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