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誤工費賠償標準(工地誤工費賠償標準2023多少一天)
工地工傷誤工費賠償標準2023
2023工地工傷誤工費賠償標準如下:
1、造成一般傷害(未達到殘疾)的賠償。醫療費、傷者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生活護理費、工傷期間的工資、交通食宿費;
2、造成傷殘的賠償。醫療費、傷者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生活護理費、工傷期間的工資、交通食宿費、輔助器具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傷殘津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3、造成死亡的賠償。喪葬補助金、一次性傷亡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
4、職工下落不明的情況。職工外出或搶險救災中下落不明的賠償項目,要分不同情況而定。職工沒有被宣告死亡的,其直系親屬可以獲得的賠償項目有:供養親屬撫恤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50%(生活有困難的);職工被宣告死亡的,其直系親屬可以獲得的賠償項目有:喪葬費、供養親屬撫恤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工傷鑒定流程如下:
1、工傷職工或者其用人單位攜帶上述資料前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工傷鑒定申請;
2、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后,對材料進行審核;
3、經審核材料完整,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組織鑒定;
4、在收到勞動能力鑒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九條
職工因工死亡,其近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于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三)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近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待遇。
建筑工地工傷誤工費賠償標準
法律主觀:
建筑工傷沒有誤工費的賠償。根據法律規定,工傷職工停止工作,治療工傷期間,包括住院期間和出院后休養期間,稱為停工留薪期,享有的待遇與遭受事故傷害前正常上班期間工資福利待遇一樣,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法律客觀: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四條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并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準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
誤工費賠償標準
【法律分析】:法律意見
1、有固定收入的:
誤工費誤工收入(天月年)誤工時間對有固定收入的,應當按照其實際減少的損失計算誤工費損失賠償。至于受害人是否能夠負擔得起,則是執行的問題。
2、無固定收入的:
(1)受害人能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誤工費誤工時間(天)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水平(天元)收入狀況的證明包括納稅憑證、單位出具的證明等。
(2)受害人不能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定型化標準):誤工費誤工時間(天)相同、相近行業的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天元)
3、誤工費包括:工資、資金、津貼、課酬等。
4、誤工費包含全日制工作收入和兼職工作收入。
5、須以“實際減少”的收入賠償依據(差額賠償原則)。如:受害人為某些單位人員時,其因受傷而誤工時,單位并不一定會扣發部分或全部收入。
6、受害人為企業經營者時不包括其所喪失的企業經營利益損失。因為企業經營利益并非單純企業經營者勞動所創造,其還包括資金、設備、組織管理、知識產權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企業經營者在其不能工作的時間內雇傭與自己具有相同能力的人管理企業或財產的費用則應作誤工費予以賠償。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 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受害人無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計算;受害人不能舉證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可以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證明誤工費數額的證據方面,一個是收入狀況證據,一個是誤工時間的證據。收入狀況證據內容可以包括:
1、具體的收入水平數據;
2、沒有固定收入的可以提供一段時間(前三年)收入狀況證明;
3、沒有固定收入的還可以提供所從事行業的證明材料。誤工時間的證據內容包括:
1、正常情況下,根據醫療機構的醫囑。即醫療機構應當簽發醫囑,提出休息時間、需要營養和護理的時間建議;
2、工作單位可出具受傷人員誤工時間的證明;3、可申請司法鑒定機構對誤工期長短進行鑒定,憑鑒定文書確定誤工時間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工地誤工費賠償標準2023
工地誤工費賠償標準2023:
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誤工收入(天/月/年)*誤工時間;無固定收入能證明近三年平均收入:誤工費=誤工時間(天)*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水平(天/元);不能證明平均收入:誤工費=誤工時間(天)*相通、相近行業的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
出交通事故不理賠誤工費到法院訴訟的程序是:
1、原告委托的律師介入,收集相關賠償證據,制作證據目錄,起草起訴狀,然后到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訴訟,滿足起訴條件的,法院受理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在七日內立案;
2、法院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向被告送達起訴狀副本,被告收到起訴狀后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3、法院確定舉證責任期限和開庭時間,當事人雙方在制定的期間內提交證據。開庭前法院會公告當事人的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開庭后,書記查明到庭情況,宣布法庭紀律,審判長核對當事人情況,宣布案由,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訴訟權利義務,詢問是否提出回避申請,然后,進入法庭調查階段,當事人或者交通事故律師陳述,證人作證,宣讀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宣讀鑒定結論,宣讀勘驗筆錄,進入法庭辯論環節,原告或者交通事故律師發言,被告答辯,第三人發言或答辯,交通事故和對方互相辯論,審判長詢問各方意見,開庭審理階段結束;
4、法院一般不會當庭宣判。在開庭后的一段時間內法院必須公開判決,送達判決書,判決書生效;
5、被告履行賠償義務,否則原告可在履行期限屆滿后直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綜上所述,有收入的按照誤工費的賠償辦法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事故發生地平均生活費標準予以賠償。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二條
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停產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若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則支付給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不得低于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若勞動者沒有提供正常勞動,應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國家規定誤工費是多少一天?
國家規定誤工費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并沒有硬性規定每天為多少。1、有固定收入的:誤工費=誤工收入(天/月/年)×誤工時間。注:對有固定收入的,應當按照其實際減少的損失計算誤工費損失賠償。至于受害人是否能夠負擔得起,則是執行的問題。2、無固定收入的:(1)受害人能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誤工費=誤工時間(天)×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水平(天/元)。注:收入狀況的證明包括納稅憑證、單位出具的證明等。(2)受害人不能證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狀況的(定型化標準):誤工費=誤工時間(天)*相同、相近行業的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天/元)注:相同、相近行業判斷標準:(1)產業分類標準;(2)同一產業內的社會評價標準。(3)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判斷標準(區別于民訴法上“受訴法院所在地”)。
建設誤工費賠償標準是什么
建設誤工費賠償標準 工傷誤工費賠償標準:由單位按受傷前的月 工資 標準支付,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情況特殊,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后,最長期間不超過24個月。 另外,工傷還涉及的賠償內容如下: 一、 醫療費用 :由 工傷保險 基金全額報銷; 二、住院期間 護理費 :治療期間至評殘前由用人單位支付,評殘后由基金支付; 三、交通食宿費:按本單位因公出差標準報銷; 四、殘疾待遇標準; (一)、一級 傷殘 ; 1、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本人工資24個月計算;(基金支付) 2、 傷殘津貼 :每月按本人工資標準的90%發放;(基金支付) (二)、二級傷殘;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本人工資22個月計算;(基金支付) 2、傷殘津貼:每月按本人工資標準的85%發放;(基金支付) (三)、三級傷殘;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本人工資20個月計算;(基金支付) 2、傷殘津貼:每月按本人工資標準的80%發放;(基金支付) (四)、四級傷殘;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本人工資18個月計算;(基金支付) 2、傷殘津貼:每月按本人工資標準的75%發放;(基金支付) (五)、五級傷殘;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本人工資16個月計算;(基金支付) 2、傷殘津貼:每月按本人工資標準的70%發放;(基金支付) 3、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按月發放傷殘津貼; 4、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標準12個月計算 (六)、 六級傷殘 ;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本人工資14個月計算;(基金支付) 2、傷殘津貼:每月按本人工資標準的60%發放;(基金支付) 3、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按月發放傷殘津貼; 4、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標準10個月計算. (七)、七級傷殘;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本人工資12個月計算;(基金支付) 2、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標準15個月計算. 3、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標準8個月計算. (八)、 八級傷殘 ;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本人工資10個月計算;(基金支付) 2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標準12個月計算. 3、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標準6個月計算. (九)、九級傷殘;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本人工資8個月計算;(基金支付) 2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標準9個月計算. 3、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標準4個月計算. (十)、 十級傷殘 ;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本人工資6個月計算;(基金支付) 2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標準6個月計算. 3、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標準2個月計算. 五、生活護理費; 1、完全不能自理;每月按全市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的50%支付; 2、大部分不能自理;每月按全市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的40%支付; 3、部分不能自理;每月按全市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的30%支付; 一般情況下,受了工傷會根據勞動者以往的工資水平進行賠償,一般情況下賠償最多不會超過12個月,如果情況特別嚴重的,根據相關人士的鑒定最長可以賠付24個月的工資
2021誤工費賠償標準
工傷鑒定賠償標準如下:
(一)傷殘津貼的調整。一級傷殘每月增加230元,二級傷殘每月增加220元,三級傷殘每月增加210元,四級傷殘每月增加200元,五級傷殘每月增加190元,六級傷殘每月增加170元。調整后傷殘津貼低于2375元的工傷職工每人每月再增加30元。
(二)供養親屬撫恤金的調整。配偶每月增加117元,其他供養親屬每人每月增加106元。孤寡老人或者孤兒在上述標準基礎上每人每月再增加11元。
(三)生活護理費的調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每月增加220元,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每月增加176元,生活部分不能自理每月增加132元。
鑒定程序:
1、由工傷職工所在單位填寫《勞動鑒定申請表》,申請勞動鑒定。特殊情況下,職工可直接申請;
2、提供歷次病、傷、殘醫院治療的原始病歷,屬因工傷殘的,需持工傷事故調查報告及有關材料;屬職業病的,需持衛生部門授權的職業病防治所提供的診斷資料;屬精神病的,需持精神病院的診斷資料;其它情況的,需持有說服力的證明等報勞動鑒定委員會;
3、勞動鑒定委員會應認真審定申請及附件材料,對資料不全或情況不明的不予受理;
4、對符合條件的,統一安排鑒定,并把鑒定的時間、地點、人員提前通知企業及有關人員;
5、勞動鑒定委員會應當委托符合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或者聘請有鑒定資格的醫生組成專家組對被鑒定人員進行喪失勞動能力的醫學診;
6、 專家組對傷殘、病殘職工的狀況,寫出定性、定量的診斷意見,由勞動鑒定委員會確定傷病或傷殘等級,并發給等級證明書。勞動鑒定委員會應將鑒定結果及時通知企業和被鑒定的職工;
7、職工對勞動鑒定委員會作出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向當地勞動鑒定委員會辦公室申請復查;對復查結論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勞動鑒定委員會申請重新鑒定。復查鑒定最終結論由省級勞動鑒定機構作出。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四條 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并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準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第三十五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三)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并辦理退休手續后,停發傷殘津貼,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第三十六條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準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并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誤工費賠償標準
工傷誤工費賠償標準
我國《工傷保險條例》規定了工傷誤工費賠償標準。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三條規定:“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后,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第三十四條規定:“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并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準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p>
治療終結后,影響勞動能力,可進行勞動能力鑒定,要求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或煤礦支付工傷保險待遇。
交通事故誤工費怎么計算
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誤工時間根據受害人接受治療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確定。受害人因傷致殘持續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日前一天。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0條第1款規定: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
從《民法典》和《解釋》對誤工費的相應規定來看,并未對受傷者獲得誤工費賠償的年齡作出限制性規定,也就是說只要是受害人遭到人身損害,客觀上并因誤工而導致其收入實際減少,受害人不應受年齡、性別等因素的限制,都有權要求賠償義務人賠償誤工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