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補償點圖解(二氧化碳補償點和飽和點的移動圖解)
請回答下列有關光合作用的問題.(1)光合作用受到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和光照強度的影響.其中,光照強度
(1)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需要光,所以光照強度直接影響的是光反應.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暗反應的原料,所以二氧化碳濃度直接影響的是暗反應.
(2)①據圖甲分析,在溫度為10℃、光照強度大于L1千勒克司時,光合速度不再增加.當溫度為30℃、光照強度小于L3千勒克司時,光合速度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強度.
②據甲圖可知,光照強度為L2千勒克司,溫度分別為10℃、20℃和30℃時的光合速度分別為2、4、4,在乙圖表示:
(3)丙圖表示在適宜光照強度下測定的葉片光合作用強度與CO2濃度的關系,a點表示進行光合作用的最低的二氧化碳濃度即二氧化碳的補償點,此時光合強度=呼吸強度,b點表示二氧化碳濃度的飽和點,增大光照強度,光合強度增大,a點左移,b點右移,若適當降低光照強度,光合強度降低,則光補償點左移,飽和點右移,即a點右移,b點左移.
(4)①當光照強度為d時,比較三種植物可知,甲的光合作用強度最大,固定的CO2最多.
②根據圖中曲線知,當光照強度達到c后,再增加光照強度,乙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因此乙植物達到最大光合作用強度所需的最低光照強度為c.
③當光照強度從a到b時,甲曲線的斜率最大,甲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增加最快.
故答案為:
(1)光反應 暗反應
(2)①L1光照強度
②如圖
(3)a點左移,b點右移 a點右移,b點左移
(4)①甲 ②c ③甲
二氧化碳補償點
二氧化碳補償點(carbon dioxide compensation point)指在光照條件下,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與葉片所釋放的二氧化碳量達到動態平衡時,外界環境中二氧化碳的濃度。
拓展:
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減少會導致氣溫下降,降水增多。
如果二氧化碳太多,會導致溫室效應加劇,全球變暖,兩極冰川熔化,海平面上升,導致許多物種滅絕。如果二氧化碳太少,則大氣的逆輻射作用降低,導致地球溫度大大降低,同時,植物光合作用減弱,導致合成的有機物減少。
二氧化碳(化學式:CO2)是空氣中常見的溫室氣體,是一種氣態化合物,碳與氧反應生成其化學式為CO2,一個二氧化碳分子由兩個氧原子與一個碳原子通過共價鍵構成。二氧化碳常溫下是一種無色無味、不助燃、不可燃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略溶于水,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二氧化碳壓縮后俗稱為干冰。工業上可由碳酸鈣強熱下分解制取,實驗室一般采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因為二氧化碳具有保溫的作用,會逐漸使地球表面溫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氣溫升高0.6℃,照這樣下去。
預計到21世紀中葉,全球氣溫將升高1.5——4.5℃。由溫室效應所引起的海平面升高,也會對人類的生存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兩極海洋的冰塊也將全部融化。所有這些變化對所有生物而言無異于滅頂之災。
地球上氣溫越來越高,是因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因為二氧化碳具有保溫的作用,這一群體的成員越來越多,使溫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氣溫升高0.6℃,照這樣下去,預計到21世紀中葉,全球氣溫將升高1.5——4.5℃。
海平面升高,也是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近100年,海平面上升14厘米,到21世紀中葉,海平面將會上升25——140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亞馬遜雨林將會消失,兩極海洋的冰塊也將大部分融化。所有這些變化對所有生物而言無異于滅頂之災。
空氣中一般含有約0.03%二氧化碳,但由于人類活動(如化石燃料燃燒)影響,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導致溫室效應、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旨在遏制二氧化碳過量排放的《京都議定書》已經生效,有望通過國際合作遏制溫室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