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發放貸款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違法發放貸款罪立案標準2023)
非法發放貸款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法律分析:違法發放貸款罪的立案標準為:1、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2、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條 民事案件的審判權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對民事案件獨立進行審判,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違規發放貸款罪立案標準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違規發放貸款罪構成要件
客體要件
違法發放貸款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具體是國家的貸款管理制度。發放貸款是中國商業銀行和其他一些金融機構的一項重要金融業務,它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保障。為了規范貸款行為,提高貸款質量,保證貸款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有效性,加速信貸資金周轉,中國制定頒布了《商業銀行法》、《貸款通則》、《信貸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金融法律、法規,對有關貸款問題作出了規定。如要求作為貸款人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應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在國家產業政策指導下發放貸款;貸款人應對借款人償還能力等情況進行嚴格審查,一般應要求借款人提供擔保,并對擔保的可靠性進行嚴格的審查,等等。如果貸款人在辦理發放貸款業務過程中,玩忽職守或者濫用職權,如不認真調查借款人的償還能力或資信情況,隨意評估有失水準,或未經批準擅自發放貸款等,其行為不僅破壞了國家的貸款管理制度,同時還會造成國家貸款的損失,影響國家金融秩序的穩定。
違法發放貸款罪的對象是貸款,即貸款人對借款人提供的并按約定的利率和期限還本付息的貨幣資金。貸款既可以是人民幣,也可以是外幣。發放的如果不是貸款,不能構成違法發放貸款罪。
本罪在客觀上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玩忽職守或者濫用職權,發放貸款,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
1.所謂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是指違反《商業銀行法》、《擔保法》、《貸款通則》、《貸款證管理辦法》、《信貸資金管理辦法》、《合同法》等等一切法律或行政法規有關信貸管理的規定。如依法應對借款人是否符合有關貸款的條件進行審查而不審查;依法應對借款人的信用等級以及借款的安全性、合法性、盈利性進行調查、評估卻不調查、評估;依法應與借款人簽訂借款合同而不簽訂合同;對借款人是否符合條件雖然進行了審查,但在審查中是否馬馬虎虎、應付從事,不作認真、細致、全面、深入的審查就作出合格的決定;明知申請借款人不符合條件,但為了向其發放貸款,而向有關批準貸款的領導謊報情節或隱瞞真相;明知借款人不符合條件,但由于人情關系或接受了借款人賄賂及某種利益,利用自己的職權擅自向其發放貸款;違反中國人民銀行貸款利率上下限的規定,擅自提高貸款利率而放松其他條件發放貸款;簽訂貸款合同,利用手中職權指使或親自就一些重要條款如還款期限、還款方式、違約責任不予以明確;超越自己的職權,擅自批準發放貸款等等。
2.本條第二款規定的“關系人”不是泛指與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有關系的人員,它是一個法定的概念。
依本條第4款和《商業銀行法》第40條之規定,商業銀行的關系人是指:
(一)商業銀行的董事;監事、管理人員、信貸業務人員及其近親屬;
(二)前項所列人員投資或者擔任高級管理職務的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
上述關系人大體上可劃分為兩類:
①商業銀行的內部人員,包括董事(部分除外)、監事、各級管理人員和信貸業務人員。
②與商業銀行存在著某種內部關系的外部人員或組織,包括內部人員的近親屬、與內部人員及其近親屬有著投資或兼職關系的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
③非法發放貸款,必須造成了重大損失,才能構成違法發放貸款罪,這是違法發放貸款罪行為在量的方面一個重要的限制。
主觀要件
違法發放貸款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即行為人對于其非法發放貸款行為可能造成的重大損失是出于過失,這種過失一般是過于自信的過失。至于行為人實施的發放貸款行為本身,則是出于故意,尤其濫用職權,更是故意而為,但違法發放貸款罪屬于結果犯,行為人對行為的故意并不影響其對結果的過失,因而違法發放貸款罪仍屬于過失犯罪。
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只能由中國境內設立的中資商業銀行、信托投資公司、企業集團服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城鄉信用合作社及其他經營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以及上述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構成,其他任何單位包括外資金融機構(含外資、中外合資、外資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等)和個人都不能成為本罪主體。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 【違法發放貸款罪】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關系人的范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和有關金融法規確定。
違法貸款罪立案標準
法律主觀:
非法放貸罪立案標準是:個人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單位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向關系人以外的其他人發放貸款,造成重大損失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金;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金。
法律客觀: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編造引進資金、項目等虛假理由的;(二)使用虛假的經濟合同的;(三)使用虛假的證明文件的。
違法發放貸款罪立案標準
違法發放貸款罪,是指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玩忽職守或者濫用職權,向關系人以外的其他人發放貸款,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
違法發放貸款罪的立案標準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的規定,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向關系人以外的其他人發放貸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個人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2.單位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
刑法第186條第2款、第3款規定,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向關系人以外的其他人發放貸款,造成重大損失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金。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構成本罪,必須達到“造成重大損失”的標準。由于這類犯罪與違法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罪相比,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和客觀危害要相對小一些,因此,構成犯罪的數額要求相應高一些。
本罪立案標準的第1項規定,“個人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立案追究。
非法放貸罪立案標準
非法放貸罪立案標準如下:
1、個人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2、單位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非法放貸罪的構成要件如下:
1、侵犯的客體是國家金融管理制度及貸款相關的規章、制度;
2、在客觀方面的表現為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
3、非法放貸罪的主體為特殊主體,即只能是在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工作的人員和單位;
4、非法放貸罪在主觀上的表現為故意。
金融機構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的處罰標準如下:
1、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
2、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違法發放貸款罪立案標準
違法發放貸款罪立案標準:
1、違法發放貸款100萬元以上不滿500萬元的;
2、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
3、造成重大損失的其他情形。
違法放貸罪量刑標準:
1、違法放貸的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給放貸機構造成了特別嚴重的損失的,對直接責任人要處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罰金的標準是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
2、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
3、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從輕處罰的有以下情形:
1、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
2、對于從犯,應當從輕處罰;
3、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過失犯罪的;
4、緊急避險或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5、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6、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綜上所述,違法發放貸款罪的罪過形式一般情況下是過失,特殊情況下是故意。如果行為人認識到其違法發放貸款行為會導致重大經濟損失仍然違法發放貸款則其罪過形式為故意;如果行為人在違法發放貸款時沒有認識到其行為會導致重大經濟損失而發放貸款則其主觀方面為過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
【違法發放貸款罪】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關系人的范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和有關金融法規確定。
違法發放貸款罪的立案標準
法律主觀: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涉嫌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或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應當以違法發放貸款罪進行立案調查。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 違法發放貸款罪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關系人的范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和有關金融法規確定。
違法發放貸款罪立案標準
違法發放貸款罪的立案標準為:
1、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2、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
違法發放貸款罪,是指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玩忽職守或者濫用職權,向關系人以外的其他人發放貸款,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缎谭ā返?86條規定,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向關系人以外的其他人發放貸款,造成重大損失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1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金。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構成本罪,必須達到“造成重大損失”的標準。由于這類犯罪與違法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罪相比,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和客觀危害要相對小一些,因此,構成犯罪的數額要求相應高一些。本罪立案標準的第1項規定,“個人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立案追究。所謂違法發放貸款,是指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嚴重不負責任或者濫用職權,向關系人以外的其他人發放貸款的行為。本罪立案標準的第2項規定,“單位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應當立案追究。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條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非法放貸罪立案標準
目前法律沒有非法放貸罪,通常指的是違法發放貸款罪,立案標準如下: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1)違法發放貸款,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2)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
違法發放貸款罪的構成要件:
1、客體方面
違法發放貸款罪侵犯的客體系國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具體為國家的貸款管理制度。
本罪的犯罪對象為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
2、客觀方面
本罪在客觀方面的表現為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較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
“違反國家規定”所指的是違反《商業銀行法》《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貸款通則》《貸款證管理辦法》《信貸資金管理辦法》等一切法律或行政法規有關信貸管理的規定。
3、主體方面
本罪的主體為特殊主體,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單位主體包括由中國境內設立的中資商業銀行、信托投資公司、企業集團服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城鄉信用合作社及其他經營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其他任何單位包括外資金融機構(含外資、中外合資、外資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等)和個人都不能成為本罪主體。
4、主觀方面
違法發放貸款罪在主觀方面一般表現為過失,即行為人對于其非法發放貸款行為可能造成的重大損失是出于過失,這種過失一般是過于自信的過失,即行為人對于自身違反國家規定而發放貸款的行為可能導致的損害結果未能預見,或者雖然預見但輕信可以避免。
在一定條件下,故意也可能觸犯違法發放貸款罪。即行為人雖然已經預見其違反國家規定而發放貸款的行為可能導致損害結果,但對此持放任或積極追求的態度。
銀行違規放貸一般應承擔的責任:
銀行違規放貸涉嫌違法發放貸款罪。違法發放貸款罪是指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
量刑標準如下:
1、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違法發放貸款,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或者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
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
2、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3、違反國家規定,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商業銀行的關系人是指:
(1)商業銀行的董事;監事、管理人員、信貸業務人員及其近親屬;
(2)前項所列人員投資或者擔任高級管理職務的公司、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
4、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八十六條
【違法發放貸款罪】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關系人的范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和有關金融法規確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
三十四條違法發放貸款案(刑法第186條第2款)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向關系人以外的其他人發放貸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一)個人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二)單位違法發放貸款,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