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繳社保已過仲裁時效可起訴(補繳社保已過仲裁時效可起訴公司嗎)
補繳社保已過仲裁時效可起訴
追繳社會保險費是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法定義務,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也是企業或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具有強制性,而不是任意性。同時,企業或用人單位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是職工享有的法定權利,屬于保障職工的基本生活,從根本上安定社會秩序的一項保障性、福利性措施。可以說,請求企業或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這項權利,不僅是勞動者的私權,也是國家的公權。換言之,即使勞動者不主張此項權利,國家有關部門也應當強制要求企業或用人單位履行繳費義務。如果勞動者向用人單位追索欠繳的社會保險費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將不利于保護和實現職工這一特定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再者,在用人單位普遍不自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當今,職工追繳社會保險費如困于其訴請受一年仲裁時效的約束,會理解為不得不每年對用人單位過往一年欠繳的社會保險費提起仲裁,無形中增加了職工的訴累和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法院的負擔,純屬勞民傷財、混淆視聽。
拓展資料:用人單位不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不僅侵害了職工個人利益,而且侵害了國家利益,因為所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一部分進入職工個人帳戶,另一部分作為國家財產進入國家的社會保險基金。
法律依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和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杜萬華答記者問,這種因用人單位補繳保險費發生的爭議是排除在法院受案范圍之外的,它屬于行政管理的范疇,帶有社會管理的性質,應由勞動行政部門解決處理,自然也就不存在仲裁時效的問題。
員工已離職1年要求單位補繳社保,但勞動仲裁時效性已過,還可向法院提出訴訟嗎?
首先過了勞動仲裁期的無法仲裁,而且社保也無法補繳。
但根據法律規定,若果是因為單位沒有給繳納社會保險,并且社保機構無法補繳的情況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所以您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單位承擔未依法為您繳納社會保險所遭受的損失。
原單位不交社保過了仲裁時效
法律主觀:
一、勞動關系存續期間社保是否仲裁時效
根據《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八條的規定,法律對仲裁時效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對于勞動爭議案件而言,其應當適用勞動仲裁時效,而無須再適用訴訟時效。盡管勞動爭議案件中的追索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金等糾紛均屬于債權請求權范疇,理論上講也屬于受訴訟時效限制的范圍,但不能因此而對相關勞動爭議案件直接適用訴訟時效,畢竟在勞動法作為特別法而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應當適用勞動仲裁時效。
對于勞動爭議案件即使是在進入民事訴訟程序后,人民法院也應當就是否超過勞動仲裁時效進行審查,而不應審查是否超過訴訟時效,更不能以訴訟時效而否定勞動仲裁時效。確認勞動關系糾紛屬于勞動爭議案件的審理范圍,故應適用勞動仲裁時效的規定。
二、 仲裁時效是什么
仲裁時效是指權利人向仲裁機構請求保護其權利的法定期限,也即權利人在法定期限內沒有行使權力,即喪失提請仲裁以保護其權益的權利。 仲裁分為商事仲裁和勞動仲裁兩個大類?!?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74條規定:“法律對仲裁時效有規定的,適用該規定。法律對仲裁時效沒有規定的,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p>
三、不適用訴訟時效限制的情形
根據《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條的規定,下列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一)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
(二)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
(三)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扶養費;
(四)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其他請求權。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的社保糾紛屬于勞動關系爭議,按照法律規定,應當進行勞動仲裁前置程序,所以不適用訴訟時效,應當適用仲裁時效。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
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十年前的社保,還可以要求公司補交嗎,有失效期嗎,勞動仲裁不受理讓起訴原單位合理么?
一、如果現在用人單位仍然沒有繳納社會保險而申請勞動仲裁的,沒有理由不受理。如果是主張十年的勞動保障權益,真已經過了法定的程序時效了,不受理很正常。
二、勞動仲裁委員會不受理的,你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的相應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