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家暴的人后來都怎樣了(什么樣的人以后會家暴)
那些家暴的人后來都怎樣了(什么樣的人以后會家暴)?
我是單親家庭,結婚兩年,婆婆仗著我沒有父親,一吵架就挑唆老公打我。開始幾次老公沒聽他媽的,后來真的動手了,甩了我兩耳光,當時孩子才一歲,我堅決離婚帶著孩子走了。我知道家暴這個事,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幾年后我再婚了,前夫被車撞死了,前婆婆跑來我家鬧了一場,怪我跟她兒子離婚,真是奇葩。
孩子四歲時,老公喝多了酒不知受了誰的挑撥,回來就找茬吵架,我頂撞了他幾句,借著酒勁兒越吵越兇,最后就動手打我。我被他打的嘴角流血,當天晚上我帶著孩子回娘家了。第二天我爸叫著我三個大爺兩個叔和五六個堂哥表弟,一大早來了兩車人,老公當時酒醒了。就這樣被逼著寫了保證書,那以后再沒敢動手了,一直相安無事。
我們同村有個懶漢,不僅懶還酗酒,喝完酒就耍酒瘋,打老婆打孩子,誰都拉不住。酒醒了就跟好人似的,還知道跟他老婆道歉。有一次喝多了耍酒瘋把老婆打的渾身是傷,第二天吃飯被他兒子在飯里下了一包老鼠藥,拉到醫院洗胃灌腸的住了好幾天。出院以后再也不敢了,那時他兒子才十歲。
我一閨蜜,年輕時愛上個渣男,那男的脾氣很暴躁,有時候控制不住會打她。閨蜜不聲不響報了班學起了跆拳道,幾個月以后那男的又動手,被閨蜜一頓拳打腳踢,打完就跟他分手了。男的糾纏不放,追到閨蜜單位,下班的時候當著很多同事的面又被閨蜜一通暴揍,然后再也不敢找來了。
前夫家暴,離婚。再結婚,又家暴,離婚。三婚不久,老毛病又犯了,這回這個媳婦兒不是好惹的,帶了一幫人把他打到了醫院,從此老實了。這個事告訴我們,家暴這個事,有一就有二,不要指望他能改,狗改不了吃屎,有時候以暴制暴也是不錯的辦法。
我表哥有一次跟嫂子吵架,兩人越吵越兇,就推了嫂子一把,當時表嫂懷孕五個多月了,氣的不行。去廚房拿了把切西瓜的刀,挺長的那種,對著客廳的飲水機就劈了下去,水桶劈爛了,水流了一地。然后提著刀追著表哥跑,拉不住。后來表哥真的老實了,再沒動過手。因為表嫂當時沖他吼了一句,再敢推我就讓你跟這個水桶一樣下場。
我一女同事,看著嬌小玲瓏文文弱弱的樣子,有一回跟她老公吵架被她婆婆看見了,老太太教唆兒子打她。打的滿臉是血然后就逼著她道歉,同事道過歉以后,晚上做飯加了安眠藥。等她老公睡著以后拿皮帶各種抽,打的老公渾身是傷。同事放話了,這次是安眠藥,把我逼急了下次就是砒霜。那以后她老公跟她婆婆再也不敢惹她了。
前夫第一次打我,那時結婚才一年,我還懷著孕。因為婆婆的事兒,他對我動手了。晚上我心里難過,就一直哭到半夜,前夫在沙發上睡的那叫一個香。我找了把剪刀把他所有的衣服都剪爛了,包括內褲襪子領帶帽子,凡是能剪的都碎成了條。天亮了,他要上班進臥室一看,滿床滿地都是衣服的碎片。然后給我各種道歉,我也是犯傻就原諒他一回,后來第二次動手,我倆離婚了。
以前舅舅和舅媽吵架,吵著吵著就動手了。舅媽把舅舅臉上撓出來好幾道血印子。舅舅起來一把揪著舅媽的頭發就準備打。當時姥爺在睡覺,從屋里出來看見舅舅打人,上去照著舅舅的屁股踹了兩腳,舅舅從小沒挨過打,這是第一回,打那時起就再沒動過手。
那些實施家暴的人最后都怎樣了?
家暴主要分為倆種:成年人家暴,主要包括夫妻之間家暴;成年人與未成年人家暴,主要是父母與小孩之間的家暴,這倆種家暴應該來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能見到的家暴中占了絕大多數。
成年人家暴主要是,主要是丈夫對妻子實施家暴(這里主要說),當然也有少數是妻子對丈夫實施家暴的。這種家暴的結局主要是以下情形:
離婚
通常來說,丈夫對妻子家暴,妻子為了家庭的和諧為了孩子為了顏面都會忍氣吞聲好久,到了難以忍受的時候才會采集證據,起訴離婚,基本上只要證據充分,都會被判離婚?,F在我國對家暴這一塊的法律還是比較完善的,畢竟這是無數被家暴的人用殘酷的事實換來的。不管是施暴者還是被施暴者面對離婚的結局都是不好的收場。畢竟還有孩子,對孩子以后的成長影響會很大。
坐牢
家暴的太久太過分,要么最后是丈夫失手將妻子打成重傷,進而達到刑事犯罪的程度,就會被抓進監獄,要么就是妻子懷恨在心,趁丈夫不注意是將其重傷甚至死亡,而妻子也將被抓進監獄,施暴者的結局就難說了。不管是哪種局面,這與這個家庭來說無異于滅頂之災,對于孩子必將留下抹不去的陰影。
父母對于孩子的家暴,這個不好定論,中國人信奉棍棒下出孝子,對于打孩子,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個區分就在于打的程度和頻率。父母家暴孩子,一般外人不好管,孩子也不敢說,就算是被發現了,警察也只會對父母進行說教,但這基本上沒有什么用,只會讓父母變本加厲。所以我國對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這塊還稍有欠缺,同時,把父母抓了誰來照顧孩子這也是很矛盾的問題。
反家庭暴力法已實施5年,曾被家暴的孩子后來怎么樣了?
小時候被家暴過的小孩應該過得都不是很好。
如果一個人在父母那遭受了家庭暴力,那么她長大后會形成家庭暴力一個家庭,她也將比普通人更有可能遭受家庭暴力。 簡而言之,創傷就會重演。
小時候被家暴過的孩子長大后,表面可能表現為內向言語不多,但是很容易脆弱敏感,一旦被一些事刺激脾氣會很暴躁。而且這種陰影在他內心深處是一輩子陪伴的,而且很有可能會延續到下一代身上,因為家暴會被長大后的小孩當成教育子女的一種方式。
壓力會使人們選擇更多熟悉的環境,并且拒絕改變。 換句話說,壓力會使人們回到過去的行為方式。 在這樣的例子中,一位心理學家帶領一位同事進行了一組實驗,以研究動物將如何對刺激做出反應。在一個實驗中,動物們在一個盒子里被電擊,那些反復跑回自己熟悉位置的動物,會繼續遭受輕微電擊。你看,當動物們在過度喚起的情況下, 就會極力避免改變,即便改變能讓它們擺脫噩運,它們也會頭撞南墻不回頭。正是由于這個原因,遭受創傷的人們在面對一些強烈的刺激時會回到過去的行為方式,拒絕改變,因此進入惡性循環。
如果是日常教育孩子的一點責打,孩子長大了懂事了,應該也可以理解父母是為了自己好,所以還好吧!如果是拿孩子當出氣筒的,會有三種結果:一,孩子畏首畏尾,怕事,窩窩囊囊地度日!二,孩子走上父母的老路,只會用拳頭來說話!三,孩子知道這種行為不好,更懂得暴力是錯誤的!但是我還是覺得,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還是盡量多通過言語溝通為主,不要非打即罵,這樣也不利于解決問題啊!
經歷過家庭暴力的人,后來都怎樣了?
經歷過家暴的人都已經離婚了,他已經不愿意繼續跟那個家暴的人在一起。
那些遭遇過家暴的人,后來都怎樣了?
那些遭遇過家暴的人,后來都怎樣了
上周去北京出差,我又見到了靜怡,瘦了,人也精神了,和客戶聊起天來越發像一個干練而精明的職場精英了。
我不禁心想,在她現在的圈子里,除了我,應該沒有人知道,這個能干的小女孩,曾經因為家暴差點追隨她抑郁癥的母親一起離開這個世界吧。
當被家暴的是女性,則又多了幾分惡意
11年初,我剛進入媒體行業,那是我最低谷的一段時間,工作遇到了瓶頸,健康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一長時間坐著頸椎就會壓迫神經引起劇烈的頭痛,很長一段時間回到家里,我鞋一脫,就癱到沙發上思考人生的意義。
靜怡打電話給我的時候說:“姐,我沒地方可去了,身上一分錢都沒有了,我在成都真的就只認識你了,你能不能收留我幾晚,我找到地方立馬就搬出去。”
我瞧這孩子實在可憐,就收留了她。那時候,我對她并沒有什么太深的了解,只是接觸過幾次,有過交集。她在我眼里只是一個農村出身,家里條件不好但人自立聰慧的姑娘,人的眼睛會說話的,她不像是個壞姑娘。我想的很簡單,人在他鄉,難免遇到坎,能幫一把就幫一把。
靜怡搬進來了,陸陸續續的聽她說起,她給一個小公司做了半年工,可是公司最近資金鏈出了問題,一直拖欠著工資,最后老板卷款跑路,她實在沒錢交房租被房東下令限時滾蛋。我問她都這樣了,為什么不回家。她想了一想,說:我媽去世了,我爸死了。
其實靜怡父親沒死,但在她心里,不如死了。靜怡跟我說,她10歲的時候,爸爸摔壞了一條腿,從此以后脾氣就開始非常暴躁,也是那個時候開始,父親對她和媽媽開始了無休無止的家暴。媽媽想要離婚,可是她爸不肯,還造謠她媽媽出軌,騷擾她娘家人,最終外婆外公放出狠話,你要離婚,就是不孝,不為你自己想想,也為我們想想,我們老了,經不起折騰了。
最終她媽媽還是堅決離婚,可流言蜚語依舊擋不住,什么離了婚的女人日子不好過的,夫妻過日子不就是個忍字,你全家人都不同意你離婚,肯定是你自己這里出了問題......這些聽來荒謬無比的語言刀子一刀刀劃向靜怡的母親,最終家里人的不理解加上生活的重壓,讓母親患上了抑郁癥。抑郁癥時期的她更是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家人甚至認為她是無病呻吟,終于,靜怡媽媽在一個晚上吞了家里所有的藥,第二天被人發現時,身體已經涼透了。
她忘不掉自己實在心疼媽媽,哭著跟她說要不你和爸爸分開吧,她忘不了媽媽堅決離婚后被自己家里人罵不守婦道時絕望的樣子。沒有被丈夫家暴打倒的媽媽,卻被自己家里人伸出的刀子捅出了致命傷,靜怡從那個時候就知道了這個社會對于女性的歧視和偏見是多么根深蒂固。
媽媽去世之后,靜怡父親娶了后媽,兩個人的混合雙打讓靜怡對人生徹底絕望,很多次她都想就這么結束生命隨媽媽去了。初中時,靜怡被實在看不下去的舅舅一家接走撫養,高中上完,靜怡沒有繼續上大學,開始打工養活自己。
我始終沒催靜怡找房子搬走,讓她留了下來,我動用我的關系給她找了一份起碼能夠保證按時發工資的工作。后來很長一段時間我沒聯系靜怡,之后聽說她去了地產公司,趕上了房價飛快上漲的時候,積攢了些錢?,F在的她已經從銷售轉成了策劃,因為人勤奮聰明還被公司挑來培養,出錢讓她學習。
靜怡說她很感激我但不敢聯系我,怕自己做的不好讓我失望,也怕看到我這唯一知曉她過去的人,會讓她無法不直面她內心的黑暗和自卑,她說這些年她懷著對這個世界的報復心和征服欲瘋了一樣的讓自己成長,才有了今天的相對穩定點的生活,可是她到現在都不敢結婚,也沒談過幾次戀愛。生活的打擊讓她學會了去和每一個人保持適當而友好的距離,但一旦這個距離被人突破,她就會不自覺以最壞的惡意去揣測別人的心理。
靜怡的媽媽,是家暴中勇敢反抗的戰士,但是她成功擺脫了家暴,卻無法擺脫依舊凄慘的人生;靜怡,被舅舅接出來后同樣也擺脫了家暴,但是無法擺脫家暴帶給她這一輩子的陰影。當家暴這件事發生在女性身上時,總是少了些公平。
那些以愛為名的家暴,本質上依舊是家暴
我的親弟弟,堂弟,叫齊齊。
小時候,我們兩家在一個院子里,他父母,也就是我的叔叔和嬸嬸,沒怎么上過學,不懂得怎么去和孩子相處也不懂得怎么去引導,偏偏他們又信奉著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觀念,四歲就敢順著梯子爬到兩米多高樓頂的弟弟,在我印象里,是被打大的。
十二歲以前,我每個清晨,幾乎都是伴隨著弟弟的嘶吼聲醒來。作業不會寫,打;調皮打架,打;不按時睡覺,打。
他們望子成龍的急切讓他們忘記了去傾聽孩子的情緒。在他們的眼里,作業不會寫,一定是你上課沒認真聽;調皮打架,無論你是不是被欺負的那一個,打人一定是不對的;不按時睡覺,你就是想造反。
小叔的皮帶打斷了無數根,家里的蒼蠅拍子打斷了好幾副,北方帶刺的芨芨草在齊齊身上留下了幾百條印子。每當齊齊被打的滋里哇啦亂叫的沖進我們家尋求庇護的時候,我好脾氣又善良的媽媽都會上去勸架。青春期的小男孩,所有的心里話,竟都是對我媽講的。
春去秋來,任何有理或無理的理由依舊都能夠成為他被痛打一頓的借口,而我媽在聽到屋外齊齊被打時,已經沒有了再上去勸架的耐心,只是嘆息和心疼。
漸漸的,調皮開朗的弟弟依舊調皮,可是不再開朗。我到現在都記得我們家搬出院子的那一年,他恨恨的跟我說,姐,等我再大一點,等我長得比我媽高了,她再打我,我就打回去,看誰打得過誰。
“不爭氣”的弟弟到了14歲也沒長過他媽,但是在男孩發育最慢的那個階段,已經能夠輕而易舉的躲過他媽的招式并且制脅住他媽。
很久之后,我陸續聽到了齊齊初二輟學,之后又中專輟學的消息,聽到了他因為偷家里的錢被他爸送去派出所的消息,聽到了他和一群狐朋狗友因為失手打死了一個流浪漢,被送進少管所教育處置的消息。種種消息,沒有一件好的。
幼時積攢在心中的怨氣和暴虐終于在他有力量反擊時徹底爆發,而這份沒有人指引和排解的戾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斷送了他的一生。
后來偶然再見叔叔和嬸嬸時,發現比我爸媽小很多的他們已經佝僂而滄桑,面對已經二十幾歲的齊齊,他們揮起巴掌的手總是想了想又放下去。樸實的他們依舊在做著透支生命的勞動,拿一生的積蓄為兒子添補窟窿,但這份錯了表達方式的愛,已經收不到關于愛的任何回應。
如果你也說過“不主動離開家暴環境,被打就是活該”這種話
不主動離開家暴環境,被打就是活該。這句話我說過。說的時候我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語言暴力,一種二次傷害。
那時候我也不大,在我眼里受到了家暴這種不可饒恕的事情,除非你斯德哥爾摩綜合癌,否則當然應該頭也不回離開,甚至報警,把家暴那個人抓起來,讓他付出應有的代價。其實說這種話的人多少在知道家暴這種事的時候,把責任歸于了受害者,認為他們不反抗就是自愿受害,甚至是家暴自己的幫兇。
這是個很扯淡的偽邏輯。從國內到國外,家暴例子中的受害者在被家暴后成功完全脫離家暴生活的少之又少。當我們從自然人變成了社會人,就決定了我們已經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能夠實施家暴的都是些什么人,不是心理變態就是窮兇極惡啊,你敢脫離我的控制,甚至敢有脫離的想法,我們不是有孩子嗎?你走了我就打孩子。沒有孩子,你總還有父母吧,你走了我就去騷擾你父母。總之你敢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我們無法像我們想的那么瀟灑,一走了之就好,社會風氣,道德約束,甚至法律條件,都不允許你這么做,如果你反抗了,可能你的身邊人就會被你連累。如果她的例子還不能證明,董珊珊的例子,我想總可以說明一二吧。
26歲的董珊珊,結婚十個月后被暴打無數次,中途還歷經了囚禁,懷孕,失蹤,數次逃回娘家又被抓回去。董珊珊不是沒想過離婚,可是她家暴的丈夫威脅,如果你敢離婚,我就殺了你父母。不堪重負的董珊珊讓母親向警方求助,可是八次報警都是一個結果,合法夫妻的家務事,我們管不著,你們自己調解。董母三次絕望的向警察乞求:可是我女兒快被打死了,如果你們不管,她真的會被打死的。
警察依舊不管。
最終,董珊珊還是去了。離開的時候內臟破裂,全身多處骨折。
女兒死后,董母精神受了巨大打擊,董珊珊的丈夫最終被判處6年半有期徒刑,那些間接助長了董夫氣焰的警察,沒有受到任何懲罰。有人算了筆賬,董夫惡意虐待家暴董珊珊致死,判了6年半刑,而如果董珊珊在反抗過程中蓄意殺死了董夫,則面臨的將是終身監禁。
現在你還會說,家暴受害者因為不離開施暴者而受到欺虐,是他們活該嗎?在法律對女性的保護體系并不健全,家暴評判標準并不明晰,婦女在合法婚姻關系內被家暴有沒有絕對權力單方面解除婚姻契約尚沒有說法的情況下,還是會有女性選擇隱忍和靜待時機,從而讓自己繼續深陷在危險之中。
不只是女性,齊齊這樣在家暴中成長的小孩也一樣,他們或因為沒有獨立的生存技能而無法離開家暴的環境,或因為懼怕自己的離開會傷害到其他親人,又或因為無法求助于法律和正義而繼續身陷囹圄。他們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一開始就站在不公平的那一端捍衛著自己的權益。我們站在他們人生之外甚至是屏幕那邊的一句“都家暴你了,你還不走,不是活該嗎?”,是否著實有點輕飄飄的不近人情。
對那些遭遇過家暴的人,別道德綁架而不知
那些遭遇過家暴的人,大部分如今依然在遭受家暴。這種家暴或是真正的拳拳相向,或是家庭冷暴力,最壞的情況是,熱暴力冷暴力都沒有,但這種家暴的恐懼和陰影會伴隨一生,窮盡折磨。
靜怡是幸運的,起碼她最大程度的去自我修復了家暴對自己的傷害,但真的不是所有的被家暴的人都能有幸自我救贖。不是所有受害者的人生都能以終于嫁了一個好人家,有幸擺脫原生家庭的家暴環境,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來結尾,這所有所有的受害者里面,我相信,只有一小部分,徹底走了出來,用豁達來說服自己開始新的生活。而剩下遭遇過家暴的大部分人,會在驚恐,恥辱,仇恨還有遺憾中度過一輩子,無法解脫。
當你的身邊有家暴受害者,別指責他,不要道德綁架而不知,也別同情他,因為當他選擇將自己的遭遇和訴求說出來,已經是在尋求幫助和治愈,他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愛和鼓勵。你要做的就是,告訴他,報警,越早越好,事情可能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糟。
那些遭遇過家暴的人,大多女性和孩子,對于女性來說,她們為母為女,有著最多而最善良的顧慮,對于孩子來說,她們還是一株飄搖在天地間的花草,無力去與狂風對抗。別讓你的“關心”誤傷了她們。
最后拿我喜歡的一句話結尾,加繆說的:
沒有輕蔑克服不了的命運。
對待家暴也一樣,輕蔑之,克服之,才能看淡之。當然,前提是改變和反抗。
你認識的實施家暴的人后來怎樣了?
說到家暴這個事情,我是比較有發言權的,畢竟我父親就是那種喝完酒就喜歡家暴的人,我也給大家講解下我遇到的愛實施家暴的人的結局。
一、父親年輕時候喜歡家暴,年老癱瘓了需要母親照顧,再無年輕時候風采。
我父親是個典型脾氣暴躁的人,尤其是在喝完酒后,就開始對母親動手,這也搞得我對父親就十分害怕,簡直就跟躲惡魔一樣躲著他,甚至他喝醉了,我們兄妹幾個都能嚇得尖叫的那種。
但是隨著父親年齡大了的緣故,竟然患上了腦梗塞,而且還是雙梗,于是父親走路就很慢了,后來竟然沒有母親的攙扶,父親竟然都無法走了,還坐了輪椅,很多人都知道父親年輕時候喜歡家暴,甚至還有人專門跑到家里當著父親的面問母親,父親還對她家暴不?
這個時候的父親走路都成問題了,哪里還有什么力氣去家暴,不過后來父親沒多久去了。
二、表姐夫愛家暴,表姐怒了趁對方喝醉往死里打了一頓后,以后都客客氣氣的。
我有個表姐嫁到周口去了,之前看著對方溫溫柔柔的,結果每次喝完酒就對表姐進行家暴,但是每次家暴后都是跪下來信誓旦旦說自己再也不打表姐了,結果每次喝完酒還是照打不誤。
表姐之前也是挺厲害的人,但是也覺得對方估計是愛自己的,只不過喝醉了才做出了一些不受自己行為控制的事情,就這么打了兩年,表姐一直都是選擇原諒。
后來有一次打得狠了,表姐趁著表姐夫喝醉酒之后就開始打,打得表姐夫那叫一個鬼哭狼嚎,然后酒醒了之后還繼續打,然后表姐還拿了一把刀,說要是再打自己,就直接一刀殺了他,自己再自殺,之后表姐夫就對表姐很客氣了,再也沒家暴過了。
可見家暴的時候要不你就選擇忍,但是繼續忍受的結果就是對方還會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家暴,但是要是像表姐這樣,對方可能真的就不會對你家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