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罰和稅務行政處罰有何關聯與不同?
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的關系
法律主觀:
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的關系比與其他法律責任之間的關系更直接,它們在違法責任的構成上有許多相似之處c由于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都是行為人對其違法行為造成的法律后果所承擔責任。而且兩種處罰都是國家剝奪受處罰人某些權利的強制手段,都屬于公法的范疇,因此,它們有許多相似之處:第一,遵循相同的原則,如“罪刑法定”、“過罰相當”、“教育與懲罰相結合”、“公正、公開”原則等等;第二,代表國家實施處罰,因此,實施主體都是國家權力的代表,任何非國家權力主體的組織和個人都無權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處罰;第三,行政處罰和刑罰都是以行為人實施了違法行為為前提的,對違法構成要件的要求也相似,只是程度不同;第四,對自然人的處罰方式都有人身罰和財產罰,同時由于人身罰、財產罰都是代表國家實施的,因而在實施刑事處罰前如果已經實施了行政處罰的,可以相應折抵。
法律客觀:
《行政處罰法》第九條行政處罰的種類:(一)警告、通報批評;(二)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三)暫扣許可證件、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許可證件;(四)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停產停業、責令關閉、限制從業;(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有啥區別
法律主觀:
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的區別: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刑罰)是國家機關對違法公民和法人的處理,但兩者有本質區別,對行為人的影響也不同。主要來說,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在以下幾個方面是不同的:一是行為不同。行政處罰針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承擔行政責任。刑罰是針對違反刑法構成犯罪的行為。性質相同的行為,由于惡劣程度不同,后果也不同,會受到不同性質的處罰。二是適用于處罰的依據不同。行政處罰的依據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行政規章等;刑罰的適用依據只能是刑法和全國人大作出的刑法修正案。盡管兩者都需要法定依據,但對依據要求的嚴格性是不同的。三是實施處罰的機關不同。實施行政處罰的主體是法律、法規授權的國家行政機關和其他非行政機關組織。其實施主體比刑罰實施主體廣泛得多。處罰只能由法院決定,然后交給執行機關。如果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交給監獄,短期徒刑或者剩余時間不到一年的短期徒刑交給看守所,管制交給當地公安機關,拘役交給看守所。一些處罰,如罰款,也可以由法院執行。四是處罰種類不同。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罰款、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以及適用于外國人犯罪的驅逐和出境。行政處罰的類型包括警告、罰款、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暫扣或吊銷營業執照、沒收非法財產、沒收非法所得、行政拘留等。雖然行政處罰也是針對人身的,但只有一種,即行政拘留,行政拘留的上限是15天,嚴厲程度上無法與刑罰相比。第五,違法者的主觀心理對責任的影響不同。在刑事領域,行為人主觀上是故意還是過失,是積極追求行為結果,還是放任結果,或者是應該預見結果但沒有預見結果,或者是已經預見結果但相信自己可以避免。這種心理狀態對罪與非罪,以及此罪與彼罪的確定具有決定性意義。但在行政處罰過程中,行為人主觀上是故意還是過失對違法行為的確定并不那么重要。只要主觀上有過錯,客觀上實施行政違法行為,就可以認為構成行政違法行為,可以進行行政處罰。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二條【主刑和附加刑】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八條行政處罰的種類:(一)警告;(二)罰款;(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四)責令停產停業;(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刑事和行政處罰的區別
刑事和行政處罰的區別是:
1、針對的行為不同,行政處罰針對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而刑罰針對的則是已經觸犯刑法,構成犯罪的行為,性質相同的行為,由于惡劣程度不同,造成的后果不同,就會受到不同性質的處罰;
2、作出處罰所適用的依據不同,行政處罰的依據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等;以及全國人大作出的刑法修正案;雖然二者的作出都需要有法定依據,但是對依據要求的嚴格性是不同的;
3、處罰實施的機關不同、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是法律、法規授權的國家行政機關和其他非行政機關組織;它的實施主體要比刑罰的實施主體廣泛得多;刑罰只能由法院決定,然后交給執行機關;如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交給監獄實施,刑期較短或者是剩余時間不到一年的短期徒刑交給看守所來實施,管制交當地公安機關執行,拘役交給拘役所來執行等。有些刑罰如罰金也可以由法院來執行;
4、處罰種類不同;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類;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還有適用于外國人犯罪的驅逐出境;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警告、罰款、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營業執照、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雖然也有針對人身的,但是只有一種,即行政拘留,而且行政拘留的上限是15天,在嚴厲程度上是無法與刑罰相比的;
5、違法行為人的主觀心理對承擔責任的影響不同、在刑事領域,行為人主觀是故意還是過失,是積極的追求行為結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十二條 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的區別
【法律分析】:刑事處罰更嚴重。刑事處罰,是司法機關依法對一切違反刑事法律規范,危害社會、情節嚴重的犯罪行為人所給予的刑事法律制裁。 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都是對違法行為的法律制裁手段,但二者卻有明顯的區別:
【法律依據】不同 行政處罰所依據的是行政法律規范,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刑事處罰所依據的是刑事法律規范,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逮捕拘留條例》。 法律性質不同 行政處罰是一種行政法律制裁手段;刑事處罰是一種刑事法律制裁手段。 實施主體不同 行政處罰是由國家行政機關及法定授權組織作出的;刑事處罰是由國家司法機關—人民法院作出的。 適用客體不同 行政處罰適用于尚未構成犯罪的行政違法行為;刑事處罰適用于一切危害國愛、社會,情節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 適用對象不同 行政處罰的適用對象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而刑事處罰的適用對象僅限于公民,不適用于法人或其他組織。 適用程序不同 行政處罰由行政機關和法定授權組織依照行政程序進行;而刑事處罰則由司法機關即人民法院按刑事訴訟程序進行。 處罰形式不同 行政處罰的形式多樣,因不同行政領域而不同。而刑事處罰的形式是有限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刑罰包括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 法律救濟不同 行政處罰相對人有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兩種救 濟手段,刑事處罰相對人有提起上訴和依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申訴兩種救濟手段。 同一違法行為應采取行政處罰或刑事處罰,主要在于如何確定行政違法和犯罪之間的界限。這一界限一般由立法機關根據具體情況來掌握,主要根據違法行為的惡性程度。違法行為尚未達到危害社會安全秩序的程度,情節輕微,給予一般行政處罰即可的,定為行政違 法行為;違法達到一定危害程度,情節嚴重,必須給予刑事處罰的,定為犯罪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 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什么是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刑事處罰是違反刑法,應當受到的刑法制裁,簡稱刑罰。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刑罰)都是國家機關針對有違法行為的公民、法人作出的處理,但是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對行為人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刑罰)都是國家機關針對有違法行為的公民、法人作出的處理,但是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對行為人的影響也是不同的。主要來講,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不同:
第一,針對的行為不同。行政處罰針對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而刑罰針對的則是已經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構成犯罪的行為。性質相同的行為,由于惡劣程度不同,造成的后果不同,就會受到不同性質的處罰。
比如盜竊,如果某地規定盜竊800元以上的財產才構成盜竊罪,但是行為人盜竊物品的價值總數400元,就不構成犯罪,而是一般的盜竊行為,應該進行行政處罰。又比如打架行為,如果雙方只是一般的斗毆,那么可以對行為人以擾亂社會治安的理由處以行政處罰,進行罰款或者拘留。但是,如果造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上所規定的輕傷、重傷、或者有人死亡,那么就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來處理,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判處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處以刑罰。
第二,作出處罰所適用的依據不同。行政處罰的依據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等;而刑罰的適用依據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及全國人大作出的刑法修正案。雖然二者的作出都需要有法定依據,但是對依據要求的嚴格性是不同的,比如,省人民代表大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為了本地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規定對某種行為處以行政處罰,但是卻不可能規定對某種《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沒有規定的行為處以刑罰。
第三,處罰實施的機關不同。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是法律、法規授權的國家行政機關和其他非行政機關組織。它的實施主體要比刑罰的實施主體廣泛得多。刑罰只能由法院決定,然后交給執行機關。如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交給監獄實施,刑期較短或者是剩余時間不到一年的短期徒刑交給看守所來實施,管制交當地公安機關執行,拘役交給拘役所來執行等。有些刑罰如罰金也可以由法院來執行。
法律依據:
《行政處罰法》第九條
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通報批評;
(二)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三)暫扣許可證件、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許可證件;
(四)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停產停業、責令關閉、限制從業;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七條 【非刑罰性處置措施】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
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的區別與聯系
法律主觀:
行政處罰 和刑事處罰的區別:第一,針對的行為不同。行政處罰針對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國家法律、 法規 ,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第二,作出處罰所適用的依據不同。第三,處罰實施的機關不同。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是法律、法規授權的國家行政機關和其他非行政機關組織。它的實施主體要比 刑罰 的實施主體廣泛得多。刑罰只能由法院決定,然后交給執行機關。第四,處罰種類不同。第五,違法行為人的主觀心理對承擔責任的影響不同。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 行政處罰法 》 第八條 行政處罰的種類 : (一) 警告 ; (二)罰款; (三) 沒收違法所得 、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 行政拘留 ;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刑罰”與“行政處罰”的特點及區別。
一、行政處罰的概念、特征及其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行政處罰是行政主體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給予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處罰具有以下特征:
1.行政處罰是以對違法行為人的懲戒為目的,而不是以實現義務為目的。這一點將它與行政強制執行區別開來。行政強制執行的目的在于促使義務人履行義務。
2.行政處罰的適用主體是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這一點使它與刑罰區別開來。刑罰的適用主體是人民法院。
3.行政處罰的適用對象是作為行政相對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屬于外部行政行為。這一點將它與行政處分區別開來。行政處分只能適用于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或其他由行政機關任命或管理的人員。
行政處罰與刑罰、行政處分等概念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處,有時容易混淆,應當認真加以區分:
1.行政處罰與刑罰的區別:制裁的性質不同;適用的違法行為不同;懲罰程度及適用的程序不同;制裁機關不同;處罰形式不同。
2.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的區別:制裁的對象不同;制裁的行為性質不同;制裁的原則不同;懲罰的范圍和程度不同;采取的形式不同;兩者的救濟途徑不同。
刑罰的概念
刑罰是國家創制的、對犯罪分子適用的特殊制裁方法,是對犯罪分子某種利益的剝奪,并且表現出國家對犯罪分子及其行為的否定評價。 二、刑罰的內在屬性
刑罰是對犯罪分子某種利益的剝奪,并且表現出國家對犯罪分子及其行為的否定評價。因此,我國刑罰的內在屬性是懲罰和教育。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我國刑罰是懲罰與教育的辯證統一。通過揭示刑罰的內在屬性,可以科學地界定刑罰的內涵。
刑罰的外在特征
根據刑罰的外在特征,我們可以界定刑罰的外延,把它與其他法律強制方法相區別。我認為,刑罰同其他法律強制方法相比較,具有以下三個特征:
(一)強制程度的嚴厲性
刑罰是最嚴厲的一種強制方法,這在它所剝奪的權利與利益上得到充分體現。刑罰可以剝奪犯罪人的權利、財產、人身自由乃至生命,可以說是生殺予奪在此一舉,其強制程度的嚴厲性昭然可見。而其他任何強制方法,都不可能達到這樣嚴厲的程度。
(二)適用對象的特定性
刑罰只能對觸犯刑律構成犯罪的人適用,無罪的人絕對不受刑事追究??梢哉f,將刑罰的適用對象限于犯罪人是刑罰正當性的基本前提,這也是刑罰與其他法律強制方法的根本區別之一。
(三)法律程序的專門性
刑罰只能由人民法院代表國家依照專門的法律程序適用。為了使刑罰適用公正合理,我國專門頒布了刑事訴訟法。人民法院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對犯罪分子適用刑罰必須按照刑事訴訟法所規定管轄權限、訴訟程序進行,否則就是非法的,而其他法律強制方法則按照方法則按照其他的程序適用,兩者有著根本區別。
稅務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有什么區別
1.處罰適用前提不同。行政處罰是針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作出的;而刑事處罰是針對犯罪作出的,根據刑法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危害無產階級專政制度,破壞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破壞社會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2.處罰適用的依據不同。行政處罰適用的依據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而刑事處罰適用的依據只能是法律,即刑法和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有關刑法的若干補充規定。這是因為關于刑法的規定,是國家的專屬立法權,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以及規章都無權設定刑事處罰條款。
3.處罰實施機關不同。行政處罰在我國是屬于行政管理的范疇,因此實施主體是行政機關。而刑事處罰是屬于國家的司法權范疇,因此只能由人民法院實施。
4.處罰的種類不同。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事處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還有適用于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從種類上說主要有人身罰和財產罰兩類,而人身罰是刑罰的重點。行政處罰包括:警告、通報批評、罰款、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行政拘留等。從種類上說雖包括了人身罰、財產同、申誡罰和能力罰四大類,但重點絕不在人身罰,因而行政處罰所規定的人身罰較之刑事處罰要輕得多。
5.違法者主觀狀態對承擔責任的影響不同。在刑事處罰中,行為人的主觀是故意還是過失對其所承擔的刑事責任影響很大,是判斷罪與非罪、此罪和彼罪的重要因素。但在行政處罰過程中,行為人主觀上的故意和過失就顯得不那么重要,只要主觀上有過錯,客觀上實施了行政違法行為,就可以認為是已構成了行政違法,就可以對其實施行政處罰,不必過細地研究這一違法行為是故意還是過失。
6.處罰的作用不同。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雖然對違法者都有懲戒和教育的雙重作用,但側重點不同。行政處罰是對有違反國家行政管理秩序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違法者進行的處罰,它注重的是對違法者的教育,制裁只是教育的一種方式,
行政處罰與刑罰的關系
行政處罰與刑罰沒有特別的關系,行政處罰與刑罰是完全不一樣的,區別如下:1、制裁的根據不同行政處罰的依據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等;刑事處罰的適用依據只能是《刑法》。2、適用的違法行為不同行政處罰針對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刑事處罰針對的則是已經觸犯《刑法》,構成犯罪的行為。性質相同的行為,由于惡劣程度不同,造成的后果不同,就會受到不同性質的處罰。3、處罰種類不同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類。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沒收財產等,此外還有適用于外國人犯罪的驅逐出境。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警告、罰款、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營業執照、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雖然也有針對人身的,但是只有一種,即行政拘留,而且行政拘留的上限是15天,在嚴厲程度上是無法與刑罰相比的。4、制裁機關不同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是法律、法規授權的國家行政機關和其他非行政機關組織。它的實施主體要比刑罰的實施主體廣泛得多。刑事處罰只能由法院決定,然后交給執行機關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