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筑工程款(裝配式建筑工程案例)
廣東省裝配式建筑工程綜合定額?
以下是中達咨詢給大家帶來的關于廣東省裝配式建筑工程綜合定額的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廣東省裝配式建筑工程綜合定額適用于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裝配式鋼結構工程項目。
廣東省裝配式建筑工程綜合定額是完成單位工程量所需的人工、材料、機械、管理費消耗量標準,是我省裝配式建筑工程合理確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價、衡量工程造價合理性的基礎,是編審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招標控制價、竣工結算的依據,是調解處理工程造價糾紛、鑒定工程造價的依據,也作為企業投標報價、加強內部管理和核算的參考。
廣東省裝配式建筑工程綜合定額中各類預制構配件均按外購成品現場安裝進行編制,構配件的設計優化、生產深化費用在其購置價格中考慮。
廣東省裝配式建筑工程綜合定額是廣東省裝配式建筑工程計價的標準,是編審裝配式建筑工程設計概算、招標控制價、施工圖預算、工程計量與價款支付、工程價款調整、竣工結算,以及調解工程造價糾紛、鑒定工程造價的依據。
裝配式建筑推廣的重點造價成本?
下面是中達咨詢給大家帶來關于造價成本的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在國際上,裝配式建筑被視為建造業的重大變革,早已被發達國家廣泛采用。但在我國,它的推廣卻非順風順水——其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至今仍不足5%,并且多運用在體育館等公共建筑中。裝配式住宅為啥不受待見呢?其中確實不乏技術原因,但更多的還是成本的枷鎖。本篇,將為您解釋裝配式建筑成本之“惑“。
2016年9月底,國務院出臺《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積中的比例從目前的不足5%上升至30%。從經濟發展全局看,發展裝配式建筑也有重要意義。
那么,我國要大力推廣的裝配式建筑還面臨哪些困難,應當如何解決呢?
困惑:
技術有待完善,每平方米成本高出約100元-200元
在國際上,裝配式建筑被視為建造業的重大變革,早已被發達國家廣泛采用。但在我國,它的推廣卻非順風順水——其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至今仍不足5%,并且多運用在體育館等公共建筑中。
裝配式住宅為啥不受待見呢?
這其中,確實有技術不夠成熟的原因。
目前,我國已建成的鋼結構住宅的主體結構問題不大,但也表現出墻面開裂、板材拼接縫隙不均、隔音效果不佳、保溫隔熱效果差等缺點。“一些建筑實施單位缺乏經驗,技術水平低下、管理不到位,造成工程質量還比不上傳統建筑?!鄙钲谑薪ㄔO科技促進中心主任岑巖舉例說,拆分方案不合理,會造成土建造價上升30%;構件吊裝時,各工種配合不好,輕則費時返工、重則會造成傷亡…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樂觀。
“技術問題可以通過反復試驗來完善。”中國二十二冶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會清表示,他們從2014年起,在滿足現有標準的基礎上進行鋼結構住宅的技術攻關,在今年年初已經攻克了防火、防腐、隔音等難題,“比起傳統建造的水平,裝配式建筑的水平只會更高。
相較技術上的缺陷,成本因素對于裝配式建筑推廣的制約顯得更為明顯,也更亟待化解。
一般來說,在組裝階段,裝配式住宅在人力、工期、裝修等方面均可節約成本,唯獨在預制構件上成本更高。“預制混凝土結構與傳統現澆對比,按照預制率不同,每平方米的單價要增加100元—200元不等。”在中國二十二冶集團總工程師劉瑄看來,高出的部分在京滬等特大城市的建房成本中微不足道,但在唐山等大中城市的建筑業中卻是個不小的數目。
成本上的劣勢,很大程度上是由項目規模小造成的。像在生產預制混凝土構件時,模具成本占了很大一塊,工程量小了,它攤到每個構件中的成本勢必就會走高?!霸谝幠1容^小時,裝配式建筑比常規方式略貴一些。”住建部總工程師陳宜明認為,當工程量達到一定規模、企業有規范科學有序的管理、有一支比較嫻熟的職工隊伍后,完全能夠降低成本。
出路:
“規模小導致成本高,成本高又反過來限制規模擴大。”中建科技武漢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衛國坦言,不讓裝配式住宅陷入發展“死循環”,還需政府伸手拉一把,“市場需求激活了,項目多了,成本難題就能迎刃而解,優勢也會更明顯,裝配式住宅才能更快走上良性軌道。否則,多數企業還會繼續觀望?!?/p>
正如陳衛國所言,從“惡性循環”到“良性軌道”,不可或缺的是政策外力。事實上,在國務院文件出臺之前,近年來已有不少省市出于環保、節能、推進建筑方式變革等目的出臺了激勵扶持政策。
有些是“硬杠杠”。比如上海市提出,從2016年起,外環線以內新建民用建筑應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外環線以外超過50%;又如南京市在今年6月一次地塊出讓中,也對裝配式建筑面積的比例和建筑的預制裝配率提出明確要求。
有些則是“真金白銀”。在北京,滿足相關條件的住宅產業化項目可獲不超3%的規劃建筑面積獎勵。在上海,一定政策期限內,總建筑面積在3萬平方米以上的裝配式住宅項目,預制裝配率達到40%及以上的,每平方米可獲補貼100元,單個項目最高補貼1000萬元。
“《指導意見》的措施方向明確,我們期待政策能在各地早日落地!”張會清相信,隨著扶持力度的加大,裝配式建筑最早在明年便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
類似的“煩惱”還有不少
前幾年,就有鋼結構企業在做裝配式住宅時,脫離了現行建筑標準,導致建好之后也沒能驗收。此外,由于具備能力的企業在行業中屬于少數,其在話語權上也往往處于弱勢。有企業反映,“做不了裝配式的企業自然會千方百計勸開發商,‘放棄裝配式吧,費那事干啥!’”還有企業表示,裝配式住宅若能做到精裝修,比如統一安裝壁紙、飄窗、櫥柜等,完全能把結構件上高出的成本給“抹平”,但作為建筑行業的“闖入者”,還要在裝修行業分一杯羹,可謂難上加難
那么,裝配式建筑的成本是多少?工程造價怎么算?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有關制(修)訂裝配式建筑工程定額等計價依據的要求,近日,住建部組織浙江省住建廳等單位編制了《裝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征求意見稿)。其中包括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裝配式鋼結構工程、建筑構件及部品工程和措施項目共四章。
該定額是按現行的裝配式建筑工程及施工驗收規范、質量評定標準和安全操作規程,根據正常的施工條件和合理的勞動組織與工期安排,結合國內大多數施工企業現階段采用的施工方法、機械化程度進行編制的。
該定額是完成規定計量單位分部分項、措施項目所需的人工、材料、施工機械臺班的消耗量標準,是各地區、部門工程造價管理機構編制建設工程定額確定消耗量,以及編制國有工程投資估算、設計概算和最高投標限價(標底)的依據。
征求意見稿中最受關注的莫過于對8類PC率不同的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及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工程的投資估算分別給出了參考指標,這使得裝配式建筑的“成本賬”有了一個清晰、統一的標準和依據
注意:
在給出具體參考指標之前,有必要普及兩個概念——
裝配率:(又稱PC率)建筑單體范圍內,預制構件混凝土方量占所使用的所有混凝土方量的比率。通常按正負零以上部分核算,國家暫無統一的明確規定。裝配率指標反映建筑的工業化程度。裝配率越高,工業化程度越高。
裝配化率:達到裝配率要求的建筑單體的面積占項目總建筑面積的比率。
裝配式混凝土住宅
1.裝配式混凝土小高層住宅,PC率20%(±0.00以上)
2.裝配式混凝土小高層住宅,PC率40%(±0.00以上)
3.裝配式混凝土小高層住宅,PC率50%(±0.00以上)
4.裝配式混凝土小高層住宅,PC率60%(±0.00以上)
5.裝配式混凝土高層住宅,PC率20%(±0.00以上)
6.裝配式混凝土高層住宅,PC率40%(±0.00以上)
7.裝配式混凝土高層住宅,PC率50%(±0.00以上)
8.裝配式混凝土高層住宅,PC率60%(±0.00以上)
9.裝配式鋼結構高層住宅(±0.00以上)
裝配式建筑的優缺點?
裝配式建筑的優點:
1、高效率:與傳統方式相比,工廠生產不受惡劣天氣等自然環境的影響,工期更為可控,且生產效率遠高于手工作業
2、精度高:裝配式建筑誤差達毫米級
3、質量高:構件工廠化生產,質量大幅提高
4、可大幅降低人工依賴
5、干法現場裝配,節水節電節材環保
6、有較完整的標準設計體系
7、結構抗震性能好
8、建筑使用面積可增加
裝配式建筑的缺點:
1、成本提高:傳統建筑工程造價相對于裝配式建筑工程造價而言便宜很多;
2、運費增加:構件因是由工廠直接運往工地使用,如果工廠與工地現場距離太遠,則運送構件的運輸成本就會提高;
3、尺寸限制:由于構件的大小不一致,容易使生產設備受到限制,所以尺寸較大的構件再生產時抄會有一定難度;
4、應用領域小:裝配式建筑雖受到國家的大力推廣,但目前裝配式建筑在建筑總高度以及層高上受到很大限制;
5、抗震性較差:由于裝配式建筑的整體性與剛度較弱些,所以裝配式建筑的抗震沖擊能力較差。
裝配式建筑成本怎么控制?
裝配式建筑的成本控制涉及多個方面,以下是一些建議:
1. 預制構件設計階段:在預制構件設計階段,可以采用合理的平面設計,以減少建筑的工程量,節約建筑用地等,進而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此外,裝配式建筑方案在設計之前,通常需要根據產品的定位、預制率、建設規模預計成本限額等因素進行分析,還要與構件加工廠進行討論,然后才能針對構件加工圖進行深化設計。設計環節比現澆性建筑更為復雜,因此也增加了設計成本。
2. 預制構件生產運輸階段:在預制構件生產運輸階段,構件生產企業的加工成本包括固定成本以及可變成本。固定成本在裝配式建筑成本中占據了較大的比例,只有我國裝配式建筑行業得到規模性發展,才能夠有效地降低生產設備以及生產場地等費用。
3. 施工階段:在施工階段,可以通過優化施工組織設計、加強施工現場管理、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和設備等方式來降低裝配式建筑的成本。例如,優化施工組織設計可以減少施工過程中的浪費和不必要的返工;加強施工現場管理可以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和設備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質量。
4. 成本控制意識:加強成本控制意識是控制裝配式建筑成本的關鍵。從設計階段到施工階段,每個環節都需要注重成本控制。只有將成本控制貫穿整個工程建設的始終,才能夠實現降低成本的目標。
5. 合理確定預制率:預制率是影響裝配式建筑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確定預制率時,需要綜合考慮產品的定位、建設規模、預制構件的設計和生產能力等因素。合理的預制率可以平衡預制構件的數量和體積,從而降低成本。
6. 建立成本控制體系:建立成本控制體系是控制裝配式建筑成本的有效手段。這個體系應該包括目標成本制定、成本計劃編制、成本核算和分析、成本控制和監督等方面。通過這個體系,可以實現對裝配式建筑成本的全面控制和管理。
7. 引入BIM技術: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可以有效地提高裝配式建筑的設計、生產和施工效率,從而降低成本。通過BIM技術,可以在虛擬環境中對建筑進行三維建模,進行碰撞檢測、管線綜合等優化設計,減少實際施工中的返工和浪費。
8. 加強供應鏈管理:供應鏈管理是控制裝配式建筑成本的重要環節。通過對供應商的選擇、評估和合作,可以確保預制構件的質量和交貨期,降低采購成本。同時,通過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可以獲得更多的價格優惠和技術支持。
9. 優化物流配送:物流配送是影響裝配式建筑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優化物流配送路線和方式,可以降低運輸成本和時間成本。同時,合理安排構件的生產和配送計劃,可以避免構件的損壞和浪費。
10. 提高人員素質:人員素質是影響裝配式建筑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素質,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建設的效率和質量,從而降低成本。同時,加強員工培訓和教育,提高員工的技能和素質,也可以減少人力成本。
綜上所述,控制裝配式建筑的成本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設計階段、預制構件生產和運輸階段、施工階段、成本控制意識、預制率確定、成本控制體系建立、BIM技術引入、供應鏈管理和物流配送優化以及人員素質提高等方面。只有全面考慮這些因素,才能夠實現降低成本的目標。
裝配式建筑的優缺點是什么
一、裝配式建筑的優缺點
1、裝配式建筑的優點
①質量好:構件因不受天氣變化的影響,所以可以標準化大批量生產,在質量方面更加可靠;
②節能環保:裝配式建筑能夠減少施工過程中的物料無辜損耗,同時減少施工現場的建筑垃圾;
③縮短工期:構件因減少了一部分的工序,并且是由生產車間完成后直接運到現場裝配,所以施工進度也得以加快;
④節約人力:構建是由工廠直接生產完成的,所以減少了人力需求,并且讓施工人員的勞動強度有所下調;
2、裝配式建筑的缺點
①成本提高:傳統建筑工程造價相對于裝配式建筑工程造價而言便宜很多;
②運費增加:構件因是由工廠直接運往工地使用,如果工廠與工地現場距離太遠,則運送構件的運輸成本就會提高;
③尺寸限制:由于構件的大小不一致,容易使生產設備受到限制,所以尺寸較大的構件再生產時會有一定難度;
④應用領域?。貉b配式建筑雖受到國家的大力推廣,但目前裝配式建筑在建筑總高度以及層高上受到很大限制;
⑤抗震性較差:由于裝配式建筑的整體性與剛度較弱些,所以裝配式建筑的抗震沖擊能力較差。
二、裝配式建筑施工存在哪些問題
1、構件供給問題主要包括構件在出產、運送、查驗、堆積、保養過程中方法不規范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對構件形成了損壞,影響構件的質量與數量,對裝配式建筑質量形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2、對裝配式施工準備工作不充分的不足預見性,缺少科學的質量計劃、施工計劃等,在施工過程中的工作人員、物資、機械以及設備準備不充分等情況都會影響到全面施工時對質量的全面操控要求。
3、施工人員與機械使用不合格,對裝配式建筑的重要部分缺少重視性,容易導致構件的搭接不結實,混凝土澆筑強度不堅固,鋼筋的搭接不合標準,建筑結構的全體性不強,對施工質量發生了不良影響。
4、不完善的施工驗收標準,也是導致施工質量失去嚴格約束的行為,會影響到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問題。
編輯總結:關于裝配式建筑的優缺點以及裝配式建筑施工存在的相關問題,相信大家看完文章都有所了解了吧??傊瑹o論是傳統建筑還是裝配式建筑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和在施工時存在的問題。希望上面的內容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和建議。如需了解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我們。
帶你了解裝配式建筑每平米造價是多少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有關制(修)訂裝配式建筑工程定額等計價依據的要求,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單位編制了《裝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征求意見稿)。其中包括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裝配式鋼結構工程、建筑構件及部品工程和措施項目共四章。
該定額是按現行的裝配式建筑工程及施工驗收規范、質量評定標準和安全操作規程,根據正常的施工條件和合理的勞動組織與工期安排,結合國內大多數施工企業現階段采用的施工方法、機械化程度進行編制的。
該定額是完成規定計量單位分部分項、措施項目所需的人工、材料、施工機械臺班的消耗量標準,是各地區、部門工程造價管理機構編制建設工程定額確定消耗量,以及編制國有工程投資估算、設計概算和最高投標限價(標底)的依據。
征求意見稿中最受關注的莫過于對8類pc率不同的裝配式混凝土住宅及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工程的投資估算分別給出了參考指標,這使得裝配式建筑的“成本賬”有了一個清晰、統一的標準和依據。
注 意
在給出具體參考指標之前,先普及兩個概念:
裝配率:(又稱PC率)建筑單體范圍內,預制構件混凝土方量占所使用的所有混凝土方量的比率。通常按正負零以上部分核算,國家暫無統一的明確規定。裝配率指標反映建筑的工業化程度。裝配率越高,工業化程度越高。
裝配化率:達到裝配率要求的建筑單體的面積占項目總建筑面積的比率。
裝配式混凝土住宅
1.裝配式混凝土小高層住宅,PC 率 20%(±0.00 以上)
2.裝配式混凝土小高層住宅,PC率 40%(±0.00 以上)
3.裝配式混凝土小高層住宅,PC率 50%(±0.00 以上)
4.裝配式混凝土小高層住宅,PC率 60%(±0.00 以上)
5.裝配式混凝土高層住宅,PC 率 20%(±0.00 以上)
6.裝配式混凝土高層住宅,PC 率 40%(±0.00 以上)
7.裝配式混凝土高層住宅,PC 率 50%(±0.00 以上)
8.裝配式混凝土高層住宅,PC 率 60%(±0.00 以上)
裝配式鋼結構住宅
9.裝配式鋼結構高層住宅(±0.00 以上)
什么是裝配式建筑?
裝配式建筑是指將大量傳統施工方式的現場工作轉移到工廠,加工制造建筑構件和配件(如樓板、墻板、樓梯、陽臺等)的建筑。)在工廠中,將它們運輸到施工現場,并通過可靠的連接在現場組裝和安裝它們。[1]裝配式建筑主要包括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現代木結構等。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是現代工業化生產模式的代表。
裝配式建筑的缺點有哪些
如今市面上的建筑類型眾多,而裝配式建筑就是其中一種。那么問題來了,你知道裝配式建筑的缺點有哪些嗎?什么是裝配式建筑呢?接下來,就讓我來為大家一一揭曉答案。
裝配式建筑的缺點
1、成本提高:跟傳統建筑工程報價相比,裝配式建筑工程報價要高出許多。
2、運費增加:由于構件是從工廠直接運輸到施工現場。當然,若是工廠距離施工現場太遠,則會增加構件的運輸成本。
3、尺寸限制:由于構件的尺寸不同,從而導致生產設備受限,尤其是對于尺寸大的構件,再生產時會有很大難度。
4、應用領域小:盡管裝配式建筑受到我國的大力推行,但裝配式建筑在高度和層高上受限。
5、抗震性較差:因為裝配式建筑的剛度相對較弱,為此其抗震性也較差。
什么是裝配式建筑
裝配式建筑,是指預制部件由統一的工業化生產,接著再運輸到施工現場進行裝配,這跟傳統的建筑工程有較大的區別。如今市面上的裝配式建筑的類型眾多,由于預制部件的樣式及施工不同,大致可為分板材建筑、盒式建筑等類型。
裝配式建筑的優點
1.縮短工期:由于裝配式建筑部件可在工廠進行產業化生產,接著只需運輸到現場直接進行安裝,不僅方便,而且快捷,尤其是工期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2.質量保障:由于裝配式建筑的部件由工廠進行生產,質量要比現場出產更有保障,更能得到有效掌控。
編輯總結:看完以上介紹,相信大家對裝配式建筑的缺點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如需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繼續關注我們網站,后續將為大家呈現更多的精彩內容。
裝配式建筑在工程施工階段如何進行計價?
裝配式建筑與傳統建筑兩者之間的造價有以下區別!
裝配式建筑土建工程造價構成
裝配式建筑土建工程造價構成除與傳統現澆模式相同的直接工程費之外,還增加了PC構件的生產、運輸和現場安裝等環節費用。由于仍是僅有管理費和利潤由企業根據自身情況調整計取,規費和稅金是非競爭性取費,費率標準由當地主管部門確定,因而亦可排除其對造價對比的影響。而PC構件的生產、運輸和現場安裝費用才是對裝配式建筑工程造價起到決定作用的關鍵因素。
經過對PC構件生產廠家的調研,PC構件生產費用包含建筑材料費、人工水電機械等成本費用、構件模具費、工廠攤銷費、PC構件廠利潤、稅金組成;構件運輸費主要是PC構件從工廠運輸至工地的運費、短期倉儲費和施工場地內的二次搬運費;構件安裝費主要是構件場地內垂直運輸、安裝等費用,此外還有現場腳手架、模板等措施費用。
傳統現澆建筑土建工程造價構成
按照各省現行建筑定額計價模式,傳統現澆建筑要根據施工圖設計的圖紙工程量,套用相關預算定額單價,然后按照政府確定的取費標準進行取費,計算出施工圖預算。造價構成主要由直接工程費(人、材、機、措)、間接費(管理費、利潤)、規費和稅金組成,其中直接工程費為施工企業主要成本支出,是構成建筑造價的主要部分,也是工程取費的計費基礎,直接工程費對建筑工程造價形成最為直接的影響,而管理費和利潤則由企業根據自身情況調整計取,規費和稅金是非競爭性取費,費率標準由當地主管部門確定,可排除其對造價對比的影響。
由此可見,在建設標準一定的情況下,傳統現澆建筑施工方法的人、材、機消耗量為社會平均水平,調整空間有限,對于施工企業而言,要降低工程造價,唯有調整企業管理費和利潤,而由于成本、質量、工期三大因素的互相制約,若盲目追求降低成本,則必將影響到質量和工期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