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案沒錢退贓應當怎么辦(詐騙案不退贓有啥后果)
詐騙案沒錢退贓怎么辦
詐騙案沒錢退贓不能減輕量刑。詐騙分子如果主動認罪,并且在審判前積極進行退贓、退賠的,將詐騙所得全部退回的情況下,人民檢察院可以依據犯罪情節,作出不起訴或者減免刑事處罰的決定。同時,沒有錢退贓,受害人有權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對方返還詐騙的財物。
詐騙罪的判刑規則:
1、構成詐騙罪的,法院一般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處或單處罰金;
2、犯罪數額達到巨大標準或情節嚴重的,判處3-10年有期徒刑;
3、犯罪數額達到特別巨大標準或情節特別嚴重的,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沒收財產。
詐騙案的庭審流程如下:
1、庭前準備。查閱公訴人移送審查起訴的案卷材料,必要時召開庭前會議排除非法證據;
2、開庭;
3、法庭調查。通過向被告人或證人發問以及舉證質證等查明案件事實;
4、法庭辯論;
5、被告人最后陳述;
6、法院公開宣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四條
【犯罪所得、違禁品、犯罪所用物品的處理】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已經判刑沒錢退贓怎么處理
已經判刑沒錢退贓的,由犯罪分子歸還補齊。無法一次性清償的,可以在法院同意的前提下分期歸還。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
如果詐騙犯在出獄后不還錢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直到該犯罪嫌疑人還清欠款為止。
詐騙分子在承擔刑事責任之后,仍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只要犯罪分子有償還能力,就應當依法返還詐騙受害人的財物,對于沒有償還能力的,也應當分期償還。
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的處理:
1、如果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2、法院在受理強制執行時,會依法查詢你名下的房產、車輛、證券和存款;
3、如果被執行人確實無履行能力的,也可以由法院暫時中止執行,待有履行能力后或隨時恢復執行;
4、如果被執行人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法院會終止執行。
5、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通常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幾種:
(1)查詢、凍結、劃撥被執行人在金融系統的存款;
(2)扣留、提取被執行人在案外人處的收入;
(3)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被執行人的財產;
(4)搜查被執行人的人身及其住所或者其財產隱匿地;
(5)傳喚被執行人交付財物或票證,或強制其交付財物或票證;
(6)強制遷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7)通知有關單位協助辦理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
(8)對被執行人應當完成的行為強制執行或委托有關單位完成,并責令被執行人承擔費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八十三條 【貪污罪的處罰規定】對犯貪污罪的,根據情節輕重,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處罰:
(一)貪污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較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
(二)貪污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三)貪污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數額特別巨大,并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
對多次貪污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貪污數額處罰。
犯第一款罪,在提起公訴前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真誠悔罪、積極退贓,避免、減少損害結果的發生,有第一項規定情形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有第二項、第三項規定情形的,可以從輕處罰。
犯第一款罪,有第三項規定情形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
第三百八十四條 【挪用公款罪】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是挪用公款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從重處罰。
第三百八十五條 【受賄罪】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
國家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論處。
詐騙案法院不退款怎么辦?
詐騙犯判刑不退贓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如果已經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詐騙犯還是不退贓的,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
被執行人或者被執行的財產在外地的,可以委托當地人民法院代為執行。受委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函件后,必須在十五日內開始執行,不得拒絕。執行完畢后,應當將執行結果及時函復委托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內如果還未執行完畢,也應當將執行情況函告委托人民法院。
受委托人民法院自收到委托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內不執行的,委托人民法院可以請求受委托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指令受委托人民法院執行。
《“兩高”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第九條 案發后查封、扣押、凍結在案的詐騙財物及其孳息,權屬明確的,應當發還被害人;權屬不明確的,可按被騙款物占查封、扣押、凍結在案的財物及其孳息總額的比例發還被害人,但已獲退賠的應予扣除。
緩刑詐騙人員不退賠怎么辦
面對詐騙罪不接受退贓的情況,建議受害者要能夠馬上報警,只有及時報警才能夠挽回自己的損失,讓犯罪嫌疑人受到處罰。詐騙之后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的,要是不退贓的話,那么就沒有法定的從輕或減輕處罰的情節,也就不可能得到輕判。
一、詐騙犯不退贓退賠怎么辦
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當中的規定內容可知,詐騙犯罪分子不退贓款的,依據犯罪的情節進行處罰,而公安機關會對贓款進行追繳并且責令退賠。在司法實踐中詐騙刑事犯罪案件是非常多的,詐騙罪是侵犯他人財產權利的刑事犯罪,公安機關對詐騙涉案的財產要進行追繳,屬于被害人的要進行退賠。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四條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二、家屬不退贓的后果
家屬不退贓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執行。退贓是指犯罪分子將犯罪所得的贓款或者贓物,直接退還被害人或上繳司法機關的行為。根據法律規定,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
三、不退贓是否影響以后減刑
不退贓是影響以后減刑,本案量刑根據當事人是否構成犯罪,是否具有從輕或者減輕情節,以及當事人的認罪態度等因素確定。建議及時委托辯護人,會見當事人,了解案情提供法律幫助,閱讀案卷,調取有利證據,查清案情,減少您的法律風險和經濟損失,以免錯過最佳時機,最大限度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四、如何認定積極退贓
(一)發現暗中送的或者家屬代為收受財物而退還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行為人為謀取某種利益,在對方不接受財物的情況下,采取暗中送物或將財物故意放在對方的辦公室或家中即離去等方式,讓對方接受財物,對方一旦發現財物及時退還。還有的因為對方拒受財物或怕對方不收財物,就以種種借口讓其家屬代收,對方發現后。即將財物退還。對上述情況,由于行為人缺乏受賄的故意,顯然不能以犯罪論處,更談不上“積極退贓”減輕處罰問題。
(二)因悔罪或未把允諾的事辦成而退還
有的行為人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后,因某種原因而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決定把財物退還給對方;有的人因未給對立辦成允諾的事,而自動把收受的財物退還給對方。如何認定上述兩種行為的性質,在司法實踐中意見不一。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它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四條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詐騙案刑事判決中,沒錢退賠怎么辦
法律分析:贓款歸還是無可厚非的,但可以在法院同意的前提下分期歸還。沒錢退贓的,按照其所犯罪行的量刑進行判決即可,不用考慮減輕刑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一百九十二條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詐騙犯沒錢退贓怎么辦
法律主觀:
詐騙案沒錢退贓,不能減輕量刑。且被害人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犯罪人賠償損失。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四條 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詐騙不退贓出獄了怎么處理
法律主觀:
詐騙罪從犯沒拿錢的不需要退贓。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對于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法律客觀:
《刑事訴訟法》第245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于扣押、凍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財物及其孳息,應當妥善保管,以供核查。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或者自行處理。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對違禁品或者不宜長期保存的物品,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詐騙罪是刑事犯罪,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違法所得應當追繳、退賠,受害人有權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地方返還詐騙的財物。 《刑法》第六十四條: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詐騙不退贓出獄了怎么處理
犯罪嫌疑人不退贓的可能會影響量刑。如果涉嫌詐騙罪犯判處四年有期徒刑,刑期即將執行完畢,罪犯卻拒不償還受害人任何損失。這種情況也不能延長罪犯的服刑期限。被害人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罪犯賠償,最后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依據我國相關規定,詐騙犯罪分子不退贓款的,依據犯罪的情節進行處罰,而公安機關會對贓款進行追繳并且責令退賠。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欺騙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本罪往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從實質上說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并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因此,不管是虛構、隱瞞過去的事實,還是現在的事實與將來的事實,只要具有上述內容的,就是一種欺詐行為。如果欺詐內容不是使他們作出財產處分的,則不是詐騙罪的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必須達到使一般人能夠產生錯誤認識的程度,對自己出賣的商品進行夸張,沒有超出社會容忍范圍的,不是欺詐行為。欺詐行為的手段、方法沒有限制,既可以是語言欺詐,也可以是動作欺詐;欺詐行為本身既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即有告知某種事實的義務,但不履行這種義務,使對方陷入錯誤認識或者繼續陷入錯誤認識,行為人利用這種認識錯誤取得財產的,也是欺詐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詐騙犯抓到了,錢還沒有退我怎么辦
犯罪嫌疑人在拘留期間退還贓款的程序沒有具體規定。如果被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想要退贓,可以由其家屬代為退贓。在具體退款時,可由家屬將贓款直接交給承辦案件的公安機關,再由公安機關發還。不退贓款一般不會減輕處罰,如果犯人有可抵押或者名下有其他資產的話,可以以民事訴訟的方式起訴到法院,要求強制執行退贓。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如果報案及時,被騙款項還沒有被犯罪嫌疑人轉移,公安機關會立即進行資金攔截,攔截成功后進入資金返還程序,一般3至6個月。如果涉案資金已被轉移,能否追回就要根據案件偵辦情況,一旦案件破獲后,司法機關會根據追贓情況向受害人作返還。判決了,會繼續追繳贓款,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只要有償還能力,就應當依法返還詐騙受害人的財物。沒有償還能力,亦應當分期償還。詐騙犯罪案件中,詐騙犯被抓獲后,如果已經追繳了贓款,會退還被害人如果公安機關沒有在偵查過程中追繳到贓款,無法退還被害人。之后,在法院審理后,會在刑事判決中責令犯罪人退賠被害人損失。犯罪人出獄后,未退賠被害人損失的,被害人可以申請法院刑事審判庭將刑事判決書確定的退賠內容移送法院執行局強制執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十四條 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