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賠償與刑事責任(民事賠償與刑事責任的關系)
刑事責任民事責任承擔嗎?刑事責任后還需要承擔民事賠償嗎?
關于上述問題的解析如下: 公安機關已作出追究刑事責任決定后,還需要負民事賠償責任。 民事責任 與刑事責任的關系是相輔相承的,即使不追究刑事責任還是需要承擔民事責任。承擔了民事賠償責任是從輕、減輕刑事責任的量刑情節,即承擔了民事責任并不意味著可以免除刑事責任,承擔民事賠償并取得被害人或家屬諒解的話,有可以得到從輕、減輕或者是判處 緩期執行 處理結果。在 刑事訴訟 過程中,可以提起附帶民事 訴訟 ,或是減輕民事責任。
刑事判決后民事賠償怎么處理
刑事判決后民事賠償要根據實際案件情況而定,如果造成了他人權益損害就是需要賠償,當事人可以協商處理,無法協商的可以起訴到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處理。對于刑事責任的承擔,不能夠免除民事賠償責任,應當繼續賠償。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對刑事責任與民事賠償責任之間的法律關系都存在錯誤認識,認為當事人承擔了刑事責任就可以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或者是減輕了民事責任。《刑事訴訟法》第77條規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出附帶民事訴訟。如果是國家、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p>
一、各年齡段怎么承擔的刑事責任
1、不負刑事責任
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不滿十四周歲是無責任能力年齡階段。因此,不滿十四周歲的人不管實施何種法益侵害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
2、相對負刑事責任
根據我國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币虼?,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3、減輕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第17條第3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笨梢?,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是減輕刑事責任能力年齡階段。這是未成年人犯罪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法定情節,表明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犯罪從寬處罰的刑事政策精神。我國《刑法》第17條第4款規定:“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边@里的收容教養是對不負刑事責任的未成年人的一種保安處分措施。
4、完全負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笨梢?,年滿16周歲,是有完全刑事責任的年齡階段。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一條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區別
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區別為:
1、產生的原因不同;
2、適用的法律規范不同;
3、承擔責任的形式不同:民事責任的承擔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刑事責任的承擔形式為科以刑事處猛歲罰;
4、追究責任的形式不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首知伍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者或(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
殺人犯除了要負刑事責任外,還要負民事賠償責任嗎?
應當負民事賠償責任。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
第十八條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
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但賠償義務人已經以書面方式承諾給予金錢賠償,或者賠償權利人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除外。
第十九條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藥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賠償義務人對治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異議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
醫療費的賠償數額,按照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實際發生的數額確定。器官功能恢復訓練所必要的康復費、適當的整容費以及其他后續治療費,賠償權利人可以待實際發生后另行起訴。但根據醫療證明或者鑒定結論確定必然發生的費用,可以與已經發生的醫療費一并予以賠償。
第二十二條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交通費應當以正式票據為憑;有關憑據應當與就醫地點、時間、人數、次數相符合。
第二十七條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第二十八條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準計算。被扶養人為未成年人的,計算至十八周歲;被扶養人無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計算二十年。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被扶養人是指受害人依法應當承擔扶養義務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被扶養人還有其他扶養人的,賠償義務人只賠償受害人依法應當負擔的部分。被扶養人有數人的,年賠償總額累計不超過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額或者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額。
第二十九條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第三十條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準計算。
被扶養人生活費的相關計算標準,依照前款原則確定。
《刑法》第三十六條【賠償經濟損失與民事優先原則】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
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
擴展資料:
故意殺人罪的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維護農村穩定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關于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案件要準確把握故意殺人犯罪適用死刑的標準:
對故意殺人犯罪是否判處死刑,不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結果,還要綜合考慮案件的全部情況。對于因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民間矛盾激化引發的故意殺人犯罪,適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應當與發生在社會上的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其他故意殺人犯罪案件有所區別。
對于被害人一方有明顯過錯或對矛盾激化負有直接責任,或者被告人有法定從輕處罰情節的,一般不應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參考資料來源:商州區人大常委會 刑法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民事責任三者有什么區別?
1、定義不同
民事責任是民事主體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責任是個人或者單位違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刑事責任是違反刑事法律規定的個人或者單位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2、分類不同
民事責任包括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刑事處罰的種類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這5種主刑,還包括剝奪政治權利、罰金和沒收財產3種附加刑。附加刑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與主刑合并適用。
3、構成的主觀要件不同
故意和過失對于刑事責任和對于民事責任的影響程度不同。由于刑事責任重在懲罰,因此故意和過失對于刑事責任的影響非常大,而民事責任主要是補償性,但相較于刑事責任要輕得多,主要看它給他人帶來的損害有多大,若造成的損害非常大,就要承擔巨大的民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民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行政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刑事責任
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定義?
民事責任是民事主體因違反民事義務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后果,它主要是一種民事救濟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權益得以恢復。
常見的民事責任分類有以下幾種:
1、債務不履行的民事責任與侵權的民事責任。
2、履行責任、返還責任和賠償責任。
3、按份責任與連帶責任。
4、財產責任與非財產責任。
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1)停止侵害。(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4)返還財產。(5)恢復原狀。(6)修理、重作、更換。(7)賠償損失。(8)支付違約金。(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10)賠禮道歉。
刑事責任是違反刑法規定,實施犯罪行為必須承擔的法律責任。具體表現為犯罪分子有義務接受司法機關的審訊和刑罰處罰。
我國刑法規定: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規定負刑事責任的方式是主刑和附加刑。即: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罰金、驅逐出境。
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怎么區分
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主要區別有:區別一:產生的原因不同;區別二:適用的法律規范不同;區別三:承擔責任的形式不同;區別四:追究責任的形式不同。
區別一:產生的原因不同
民事責任是平等主體間因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規定的、或當事人所約定的義務而應承擔的責任。刑事責任則是因行為人的行為違反了刑事法律規范而產生的法律責任。
區別二:適用的法律規范不同
在處理民事責任時,適用的是民事法律規范,如民法典等。在處理刑事責任時,則適用《刑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刑事法律的規定等。
區別三:承擔責任的形式不同
民事責任的承擔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刑事責任的承擔形式為科以刑事處罰。
區別四:追究責任的形式不同
民事責任按照不告不理的原則,由當事人向法院起訴后再由法院判決。刑事責任則主要由國家司法機關予以立案偵查,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責任,在符合《刑法》規定的具體情形的,也可以由當事人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礙;
3、消除危險;
4、返還財產;
5、恢復原狀;
6、修理、重作、更換;
7、繼續履行;
8、賠償損失;
9、支付違約金;
10、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11、賠禮道歉。
刑事責任解決的方式:定罪判刑方式;定罪免刑方式;消滅處理方式;轉移處理方式。刑事責任的轉移處理方式只能對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適用。定罪免刑方式是指人民法院作出判決確定刑罰的方式。定罪免處就是認定犯罪,免予刑事處罰。
出現民事糾紛的,可以按以下方式處理:
1、協商解決。雙方當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通過友好協商、互諒互讓達成和解協議,進而解決糾紛。
2、調解解決。在有關組織(如人民調解委員會)或中間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礎上分清是非、明確責任,并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促使雙方當事人自主達成協議,從而解決糾紛。
3、仲裁解決。糾紛當事人根據糾紛前或者后達成的仲裁協議或合同中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請,由仲裁機構依法審理,作出裁決,并通過當事人對裁決的自覺履行或由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而使糾紛得以解決。
4、訴訟解決。通過打官司解決,它指糾紛當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由法院依法審理,作出判決或裁定,通過當事人對生效裁判的自覺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而解決糾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