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離職補償金(一次性離職補償金要交個稅嗎)
企業員工離職發放的一次性補償金是否可以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科技部關于完善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119號)規定,允許作為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人員人工費用,包括直接從事研發活動人員的工資薪金、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以及外聘研發人員的勞務費用。
企業員工離職發放的一次性補償金不屬于企業所得稅工資薪金支出,不能作為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
職工離職一次性補償金
法律分析: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離職補償金是勞動法規定對于職工離職時給予必要的經濟補償規定。
法律依據:《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第二條 個人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辦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
職工一次性補償金繳納個人所得稅標準
職工一次性補償金繳納個人所得稅標準,根據國家相關稅收政策規定,應當在一定范圍內繳納個人所得稅,具體標準取決于一次性補償金金額和當地的政策規定。
職工一次性補償金是指企業給予員工的一次性賠償金,用于補償在員工離職、退休或企業解散等情況下的經濟損失,一般根據服務年限和最后一次工資多少計算。對于一次性補償金的個人所得稅繳納問題,需要遵循國家相關稅收政策規定。目前國家稅法規定,職工一次性補償金的個人所得稅應該在一定范圍內繳納。對于不同金額的一次性補償金,對應的個人所得稅繳納比例也不同。一般來說,一次性補償金的金額越高,個人所得稅繳納比例也越高。另外,一次性補償金的個人所得稅標準還受到省、市、區的政策規定的影響。不同省、市、區對于一次性補償金個人所得稅的標準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在實際操作中需要根據當地的政策規定來計算并繳納個人所得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企業未按照規定繳納職工一次性補償金的個人所得稅,將面臨罰款和其他相關法律責任。因此,企業需要在發放一次性補償金之前了解當地的稅收政策,并按照規定繳納相應的個人所得稅。
是否可以免除職工一次性補償金的個人所得稅?國家目前沒有明確的政策規定免除職工一次性補償金的個人所得稅,因此企業發放一次性補償金時仍需要按照國家相關稅收政策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是,在特定情況下,可以申請享受相應的減免政策,例如符合國家對扶貧、教育等特定領域的稅收優惠政策,在遵循相關程序和條件的前提下,可以減免部分或全部個人所得稅。
職工一次性補償金的個人所得稅標準具體取決于一次性補償金金額和當地的政策規定。企業在發放一次性補償金之前需要了解當地稅收政策,按照規定繳納相應的個人所得稅,以避免面臨各種法律責任和罰款。同時,在特定情況下,可以申請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以減輕職工個人所得稅的負擔。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解除勞動合同一次性補償金一年申報多次
一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其中,一次性經濟補償金的數額為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金額,但是不得少于二個月的工資。
一次性離職補償金要交個稅嗎
法律分析:離職一次性補償金屬于職工的退職費,不進行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勞務報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五)經營所得;(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七)財產租賃所得;(八)財產轉讓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離職一次性補償金需要繳納個稅嗎
法律主觀:
離職補償是指離職者在離職后,由企業發放給勞動者的補償。他一般是按照離職者的工作年限來決定。對于公民來說,公民的所得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需要按照比例進行繳納。一、離職補償需要繳納個稅嗎需要的。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文件的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二、個稅減免的情形免征個人所得稅:(一)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二)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三)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四)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五)保險賠款;(六)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退役金;(七)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基本養老金或者退休費、離休費、離休生活補助費;(八)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九)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十)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免稅所得。前款第十項免稅規定,由國務院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具體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并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一)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二)因自然災害遭受重大損失的。國務院可以規定其他減稅情形,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三、經濟補償金的計算經濟補償金應由用人單位一次性支付給勞動者。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第二、四、五種情況,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標準支付?!秳趧雍贤ā返谒氖邨l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關于離職補償,是每個企業都必須給離職者的,繳納個稅也可以由企業進行繳納。所以離職補償可以由該企業繳納個稅,在扣除完個稅后再發給離職者。
法律客觀: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
一、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工傷離職一次性補償金有期限嗎
法律主觀:
工傷 離職后有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 傷殘津貼 以及生活 護理費 。從 工傷保險 基金按 傷殘等級 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一級 傷殘 為27個月的本人 工資 ,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根據《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五條,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 勞動關系 ,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 最低工資標準 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三)工傷職工達到 退休年齡 并辦理 退休 手續后,停發傷殘津貼,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基本 養老保險 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 醫療保險 費。
法律客觀:
根據《 工傷保險條例 》 第三十五條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 工傷保險 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標準為: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 工資 ,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 傷殘津貼 ,標準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 最低工資標準 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三)工傷職工達到 退休年齡 并辦理 退休 手續后,停發傷殘津貼,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基本 養老保險 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 醫療保險 費。 第三十六條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 六級傷殘 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保留與用人單位的 勞動關系 ,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準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并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 社會保險 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七條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 十級傷殘 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 八級傷殘 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 聘用合同 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離職賠償金和一次性就業補助金是一回事嗎
不是。離職賠償金和一次性就業補助金區別如下:
1、一次性就業補貼是指在畢業兩年內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或從事個體經營,且所創辦企業或個體工商戶自工商登記注冊之日起正常運營1年以上的離校2年內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對貧困勞動力的一次性創業補貼。
2、離職賠償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經濟賠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