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農業戶口拆遷有哪些補償(非農戶口可以享受拆遷補償嗎)
非農戶口可以享受拆遷補償嗎
一、非農戶口能否獲得房屋拆遷補償
對房屋進行拆遷時,拆遷補償和戶籍沒有關系的,拆遷房屋是給予房屋所有人經濟補償,不是農業戶口,但房屋是合法取得的,房屋所有人就有經濟補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六條 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征收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顚S茫坏门沧魉?。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市、縣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置補助費使用情況的監督。
二、沒有房產證的房被拆遷可以要求補償嗎
按規定,進行拆遷補償時,被認定為合法建筑和未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要給予補償。并且,被認定為違法建筑和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的,即違法建筑,將不予補償。
所以,沒有房產證的房是否可以獲得補償,要先確定是否為違法建筑。具體而言,以下幾種情形即屬于違法建筑:
1、占用已規劃為公共場所、公共設施用地或公共綠化用地的建筑;
2、不按批準的設計圖紙施工的建筑;
3、擅自改建、加建的建筑;
4、農村經濟組織的非農業用地或村民自用宅基地,以及違反城市規劃或超過市政府規定標準的建筑;
5、擅自改變工業廠房、住宅和其他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建筑;
6、違反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的其他建筑。
所以若是房子沒有房產證,但是不屬于以上的違法建筑,那么還是可以要求拆遷補償。
比如實際中許多宅基地建房就沒有房產證,但是不屬于違法建筑。
通過上述分析知道,依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非農戶口農村房子拆遷有補償嗎
法律主觀:
戶口沒在農村拆遷,一般能夠獲得房屋補償。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第三款的規定,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并對因征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法律客觀: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一條 被征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被征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用于產權調換的房屋,并與被征收人計算、結清被征收房屋價值與用于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六條 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征收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顚S茫坏门沧魉?。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非農戶口可以享受拆遷補償嗎
1、非農戶口農村拆遷一般不能分到賠償金。
2、在拆遷方案確定時已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可以主張拆遷安置項與拆遷賠償金,不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無法享受相應賠償,但非農戶口的農村房屋產權人可以要求對房屋價值進行賠償,但不得主張產權調換。
3、一般來講,農戶有宅基地安置,而非農戶沒有。僅就拆遷而言,那么戶籍問題的補償是要看項目的安置補償方式的,如果拆遷補償以房屋及宅基地面積為計算標準那么,戶口及戶籍人數沒有意義;如果是按戶籍人數補償那么將直接影響補償款數目,一般情況下以第一種情況居多。
4、另外,拆遷時戶籍人口還有一點作用,就是當你家人口數量多,而面積小的話,那么安置補償還遷房時,總安置面積應該大于戶籍人口數*當地最低住宅保障標準的面積,小于的話一般會給一些優惠,將安置面積加大。
5、如涉及征地(耕地),那么要看在農村戶口轉非農村戶口前,名下有無村集體分的承包地,如果有,那么轉非農村戶口后且沒做退耕處理時,土地權益還在名下或者家族名下。如果無,那么征地時你沒有補償。
二、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拆遷怎么補償
1、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拆遷是分開補償。
“分開補償”,是指土地補償和地上附著物補償的分離。農村宅基地產權歸村集體所有,由村集體分配給村民使用,村民在宅基地上建房子居住。在遇到宅基地拆遷的時候,有兩種補償。一是宅基地補償,二是房屋補償。
由于宅基地的產權屬于村集體,因此,這部分補償歸村集體所有,不會直接給宅基地使用人。而房屋的產權屬于村民私有,因此房屋補償歸村民所有。村民的宅基地被征收后,如果沒有其他宅基地,那么村集體要給村民重新分配宅基地,讓村民在新的宅基地上建房子。
2、土地補償的標的是土地使用權,一般分為兩種形式:
一是貨幣補償,
二是置換補償。
貨幣補償就是根據相關補償標準,對你的宅基地按每平方米多少錢直接付錢給你;置換補償就是在規劃的安置區域按不同低價折換成多少平方米對你進行安置。
三、拆遷補償方式
1、被征地的村或者村民小組建制撤銷的補償安置
(1)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與貨幣補償金額同等價值的產權房屋調換。
(2)貨幣補償金額計算公式為:(被拆除房屋建安重置單價結合成新+同區域新建多層商品住房每平方米建筑面積的土地使用權基價+價格補貼)×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積。
(3)被拆除房屋評估如選用重置法的,按重置單價結合成新,由征地單位委托具有房屋拆遷評估資格的房地產估價機構評估;同區域新建多層商品住房每平方米建筑面積的土地使用權基價及價格補貼標準,由被拆除房屋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根土地市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并公布。
2、被征地的村或者村民小組建制不撤銷的補償安置:
(1)對未轉為城鎮戶籍的被拆遷人應當按下列規定予以補償安置:
(2)具備易地建房條件的區域,可以在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中心村或居民點范圍內申請宅基地新建住房,并獲得相應的貨幣補償;
(3)貨幣補償金額計算公式為:(被拆除房屋建安重置單價結合成新+價格補貼)×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積[2];被拆遷人使用新宅基地所需的費用,由建設單位支付給被征地的村或者村民小組。被拆遷人申請宅基地新建房屋的審批程序,按照國家和當地農村住房建設的有關規定執行。
(4)不具備易地建房條件的區域,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與貨幣補償金額同等價值的產權房屋調換。被拆遷人不得再申請宅基地新建住房。其原則應當是使被拆遷人的居住水平不因拆遷而降低。
3、拆遷房屋其他補償項目:
律師應了解并告知當事人,還應當補償被拆遷人搬家補助費、設備遷移費、過渡期內的臨時安置補助費,并自過渡期逾期之日起增加臨時安置補助費。
拆遷非居住房屋的補償
1、拆除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舉辦的企業所有的非居住房屋,貨幣補償金額計算公式為:被拆除房屋的建安重置價+相應的土地使用權取得費用。
2、被拆除房屋的建安重置價、相應的土地使用權取得費用,由房地產估價機構評估。
非農戶口可以享受拆遷補償嗎
農村拆遷非農戶口是沒有補償的。有農業戶口的能得到安置補助,沒有農業戶口的可能得不到安置補助。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的安置補助一般是安置房,非農業戶口人員的房屋拆遷只能得到貨幣補償,而不能得到安置房。如今,農民可以領取兩部分的拆遷補償,一部分是房屋拆遷補償,另一部分是宅基地補償。
由于宅基地的產權屬于村集體,因此,這部分補償歸村集體所有,不會直接給宅基地使用人。而房屋的產權屬于村民私有,因此房屋補償歸村民所有。村民的宅基地被征收后,如果沒有其他宅基地,那么村集體要給村民重新分配宅基地,讓村民在新的宅基地上建房子。
1、有農業戶口的能得到安置補助,沒有農業戶口的可能得不到安置補助。即使遷一個人回農村,也仍然是非農業戶口,也不會得到安置補助。
2、農村房屋拆遷,是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適用《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因此應當對農業戶口人員給予安置補助,非農業戶口人員一般沒有農村村民資格,不能享受農村村民待遇,因而不能得到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
3、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的安置補助一般是安置房,非農業戶口人員的房屋拆遷只能得到貨幣補償,而不能得到安置房。
非農戶口可以享受拆遷補償嗎
法律主觀:
一,一般來說,非農戶口由于不是本村集體內的成員,是不能享受本村搬遷分房的待遇的。不過也要看具體的村規民約的約定,以及你的非農戶口是怎么來的而定了。有些村規定讀書出去的非農可以享受。二,農村拆遷居住房屋補償標準:(1)征地拆遷居住房屋,被征地的村或者村民小組建制撤銷的,被拆遷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與貨幣補償金額同等價值的產權房屋調換。前款規定的貨幣補償金額計算公式為:(被拆除房屋建安重置單價結合成新+同區域新建多層商品住房每平方米建筑面積的土地使用權基價+價格補貼)×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積。房屋建安重置價(房屋重置價格)是指采用估價時點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術,按估價時點的價格水平,重新建造與被拆除房屋具有同等功能效用的的全新狀態的房屋的正常價格。拆遷房屋的評估價格不包括房屋的裝飾價值。簡單說,建造同樣的房屋需要多少錢再算上折舊率。被拆除房屋建安重置單價結合成新,由建設單位委托具有市房地資源局核準的房屋拆遷評估資格的房地產估價機構評估;同區域新建多層商品住房每平方米建筑面積的土地使用權基價及價格補貼標準,由被拆除房屋所在地的區(縣)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2)征地拆遷居住房屋,被征地的村或者村民小組建制不撤銷的,應當按下列規定對未轉為城鎮戶籍的被拆遷人予以補償安置:(一)具備易地建房條件的區域,被拆遷人可以在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中心村或居民點范圍內申請宅基地新建住房,并獲得相應的貨幣補償;(二)不具備易地建房條件的區域,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與貨幣補償金額同等價值的產權房屋調換。被拆遷人不得再申請宅基地新建住房。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貨幣補償金額計算公式為:(被拆除房屋建安重置單價結合成新+價格補貼)×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積;被拆遷人使用新宅基地所需的費用,由建設單位支付給被征地的村或者村民小組。被拆遷人申請宅基地新建房屋的審批程序,按照國家和本市農村住房建設的有關規定執行。(3)拆遷居住房屋,還應當補償拆遷人搬家補助費、設備遷移費、過渡期內的臨時安置補助費,并自過渡期逾期之日起增加臨時安置補助費。(4)拆除居住房屋附屬的棚舍以及其他地上構筑物的補償,按照本市有關國家建設征地的財物補償標準執行。(5)征地農業人口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費和土地補償費,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執行。
法律客觀: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七條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國家保護進城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農戶進城落戶的條件。承包期內,承包農戶進城落戶的,引導支持其按照自愿有償原則依法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將承包地交回發包方,也可以鼓勵其流轉土地經營權。承包期內,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或者發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時,承包方對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有權獲得相應的補償。
重慶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拆遷補償款的相關規定?
僅就拆遷而言,那么戶籍問題的補償是要看你那邊項目的安置補償方式的,如果拆遷補償以房屋及宅基地面積為計算標準那么,戶口及戶籍人數沒有意義;如果是按戶籍人數補償那么將直接影響補償款數目,一般情況下以第一種情況居多
另外,拆遷時戶籍人口還有一點作用,就是當你家人口數量多,而面積小的話,那么安置補償還遷房時,總安置面積應該大于戶籍人口數*當地最低住宅保障標準的面積,小于的話一般會給一些優惠,將安置面積加大
如涉及征地(耕地),那么要看你在農轉非前,你名下有無村集體分的承包地,如果有,那么你轉非后且沒做退耕處理時,土地權益還在你名下或者家族名下。如果無,那么征地時你沒有補償
祝您生活愉快!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能得到您的采納!
非農業戶口拆遷補償問題
法律分析:非農業人口,戶口不在村里,沒有補償的,戶口在村里有土地補償和拆遷補償加搬遷費,非農戶只發給搬遷費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八條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征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后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國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征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征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并將征收范圍、土地現狀、征收目的、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征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
多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并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不動產權屬證明材料辦理補償登記。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測算并落實有關費用,保證足額到位,與擬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就補償、安置等簽訂協議;個別確實難以達成協議的,應當在申請征收土地時如實說明。
相關前期工作完成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請征收土地。
山西煤礦搬遷農村房子補償標準非農業戶口?
在農村征地拆遷的過程中,按照戶口來補償的方式非常常見,在有些地方,有無戶口就決定了有無補償。但由于我國經濟化建設的發展速度加快,地域之間的交流逐漸方便起來,人口之間的流動性也越來越強,由于參軍、上大學等因素,有些人便把戶口從村集體中遷了出去,當他們再把戶口遷回時,戶口就由農業變成非農業了。如果遇到了征地拆遷的情況,這些人能得到補償嗎?
通過《最高院對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的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我們可以了解到,村委會、村民小組可以按照有關法律規定的民主決議程序,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獲得的土地補償款起決定作用。當確定了征地補償的安置方案時,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就能得到相應的份額。但需要除已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土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方法在國務院備案的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法令中另有規定的之外。
在征地過程中,依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我們可以知道,征地補償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土地補償款、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費和地上附著物;由集體所有的是土地補償款、安置補助費,由農民所有的是青苗補償費和地上附著物。由村委會組織開村民大會決定怎樣分配土地補償款和安置補助費,只要內部的成員是由集體經濟組織的,在征收土地時就能夠得到征地補償款。
那么非農業戶口人員是否屬于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呢?
因為我國尚未出臺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內容具有明確規定的有關法律,各地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也存在差異?,F如今,在生活中主要有三種認定的方法:
一
集體組織成員確認
經濟組織成員經過特定的程序對其進行認定;
二
戶籍確認
戶籍遷入該集體組織內部,并在該組織內部長時間生產、生活,且沒有穩定非農職業或穩定收入來源的;
三
戶籍在該集體經濟組織中且年滿16周歲的公民
在實踐中,對于村集體的非農業戶口大多數都是有補償的,但如果已經不在本村生活居住了,并且已經有了經濟來源的非農業戶口人員大多是無法獲得征地補償的。
同征地補償相比,房屋拆遷補償要相對簡單一點,是依據法律的規定來拆房補房,與戶口之間的聯系不大,只要房屋屬于你的合法財產,在遭遇拆遷的狀況時就有權得到補償。但是農村地區一般用戶口來確定安置的人口數,這時你的戶口倘若已經成為了非農戶口,并且你已經不在村里生活,被認定為安置人口的可能性很小。
在農村遇到征地拆遷的情況,是否有戶口還是有比較大的影響的,一定要把補償安置的方案讀懂讀清楚,倘若你的權益被補償安置的方案侵犯了,可以采用法律的途徑來維護利益!
農村拆遷問題,農業戶和非農業戶,有什么區別?有沒有規定非農業戶不能得到補償
這前聽凱諾律師事務所拆遷律師說,農轉非就是農業戶口轉為城鎮居民戶口,可以通過上大學,城市買房,城市就業等途徑。非轉農則全國比較困難,除非大學生畢業專戶原籍可以做到,其他幾乎做不到,主要是農業戶口有土地使用權,隨著現在農村改革,可能會享受到很多優惠政策,比如城鄉一體化,拆遷,土地補償等。當然也根據各個城市具體來看,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后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將不會有太大的區別,比如成都,現在都是兩者自由轉換了,基本沒有什么實質區別了,就戶口而言,目前建議轉為農業戶口,畢竟還有屬于你的土地。
兩者在拆遷政策方面差距很大.
農業戶口的人員在集體土地上的合法宅基地范圍內的所有建(構)筑物、地上附屬、附著物以及合法承包的耕地等范圍內的地上附著物都要依法給予補償或安置,但必須是合法取得。
而非農業人口(農轉非人員,耕地依然保留的,以及國有農林場的工作人員除外,他們和農民享有同等政策)只能獲得有產權證(必須是市民的)房屋的補償或安置,其他都沒有補償(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市民不允許購買農民的房屋,因此如果沒有房屋產權證,只是與農民有買賣合同的話,則買賣合同無效,市民難以得到補償安置,所居住房屋的補償對象仍然是賣房子的農民,市民只能向農民索要購房款,這點一定要注意)。
但是,依法與村里以聯營扥方式建廠或承包山林的,依據雙方的合同進行補償分配,補償對象仍然是村,只能從村里獲得的補償款中獲得比例補償費。承包山林一般允許建一座看護房,這個看護房是給補償的(但一般不安置),補償價格接近或略高與建設價格,但無論你建多少,一般都只補償一個,建筑面積還有一定的限制(從事旅游的,按照工商營業執照核準的經營范圍,可以有多處居住房屋,這個和看護房不一樣,是單獨補償也可以安置的,但必須有產權證),具體要看當地的政策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