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區別(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區別和聯系)

在線問法 時間: 2024.02.23
393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一條 為了防止和糾正違法的或者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法律依據:一、《行政復議法》第一條,為了防止和糾正違法的或者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訴訟的,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的區別

法律分析:1、行政訴訟是由人民法院審理的。行政復議是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審核的。2、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行政復議機關可以調解案件糾紛。3、行政復議是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適當性進行審查。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4、行政復議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不得向申請人收取任何費用。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應當收取訴訟費用。

法律依據:

一、《行政復議法》第一條,為了防止和糾正違法的或者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二、《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九條,行政復議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不得向申請人收取任何費用。行政復議活動所需經費,應當列入本機關的行政經費,由本級財政予以保障。

三、《行政訴訟法》第一條,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四、《行政訴訟法》第六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區別與聯系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是兩個并行的法律救濟制度。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而言,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都有對其合法權益保護的救濟功能。但兩者有著區別,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內部的監督制度,是在行政訴訟之前進行的。而行政訴訟是司法救濟,由人民法院作出訴訟裁決,是最終的解決辦法,也被稱作“司法最終救濟”原則。兩者比較而言,第一,在效力上看,行政訴訟優于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機關根據行政復議申請人的申請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行使的只是行政復議權,而不能替代司法機關對行政爭議行使高效力的司法裁決;第二,依賴行政復議機關處理行政爭議,存在其自身難以完全克服的不足。因為行政復議機關和被申請人都是行政機關,容易陷入先入為主的境地,從而影響對事實的正確判斷和對法律法規的正確理解。在某種情況下,行政機關由于與被申請人存在密切關系,或者因行政爭議本身存在牽連關系,出于包庇牽就被申請人的錯誤思想出發,可能出現有錯不糾的現象。因此,規定行政復議決定原則上要接受人民法院的司法審查,這體現了法律對保護復議申請人訴權的價值取向,也體現國家重視權力之間的制約機制,將行政權充分置于司法監督之下,有利于促使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公正處理行政復議案件,也有利于監督被申請人依法行政職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一條 為了防止和糾正違法的或者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區別

法律分析:1、處理機關不同。行政復議的處理機關是行政機關;行政訴訟的處理機關是司法機關。

2、性質不同。行政復議屬于行政行為;行政訴訟屬于司法活動。

3、適用法律不同。行政復議受行政復議法調整;行政訴訟受行政訴訟法調整。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訴訟的,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下列行為不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一)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二)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

(三)行政指導行為;

(四)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五)行政機關作出的不產生外部法律效力的行為;

(六)行政機關為作出行政行為而實施的準備、論證、研究、層報、咨詢等過程性行為;

(七)行政機關根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協助執行通知書作出的執行行為,但行政機關擴大執行范圍或者采取違法方式實施的除外;

(八)上級行政機關基于內部層級監督關系對下級行政機關作出的聽取報告、執法檢查、督促履責等行為;

(九)行政機關針對信訪事項作出的登記、受理、交辦、轉送、復查、復核意見等行為;

(十)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區別

法律分析:1、審理機關不同。行政復議是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的上級行政機關審理;而行政訴訟則是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審理。 2、法律依據不同。行政復議依據的是《行政復議法》及《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而行政訴訟則是依據《行政訴訟法》。 3、程序不同。行政復議只有一級,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只能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而行政訴訟則對一審法院作出判決不服還可向上級法院提起上訴。 4、結案方式不同。行政復議可以由行政機關為申請人和被申請人調解,申請人與本申請人也可自愿達成和解;而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 5、審理的內容不同。行政復議既要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也要審查其適當性;而行政訴訟原則上只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6、行政復議不收費;行政訴訟收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三條 依照本法履行行政復議職責的行政機關是行政復議機關。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具體辦理行政復議事項,履行下列職責:(一)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二)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取證,查閱文件和資料;(三)審查申請行政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與適當,擬訂行政復議決定;(四)處理或者轉送對本法第七條所列有關規定的審查申請;(五)對行政機關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依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提出處理建議;(六)辦理因不服行政復議決定提起行政訴訟的應訴事項;(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行政機關中初次從事行政復議的人員,應當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

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的區別在哪里?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是兩個并行的法律救濟制度。 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而言,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都有對其合法權益保護的救濟功能。 但兩者又有著區別,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內部的監督制度,是在行政訴訟之前進行的。 而行政訴訟是司法救濟,由人民法院作出訴訟裁判,是最終的解決辦法,也被稱作"司法最終救濟"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三條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行政訴訟與行政復議區別

法律分析:(一)處理機關不同。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處理機關是不同的,前者是行政機關,后者是人民法院,即司法機關;(二)性質不同。處理機關的不同決定了它們行為性質上的區別:行政復議機關的復議行為屬于行政行為,它是一種行政機關內部的層級監督制度,對相對人來說,這是一種行政救濟的手段;而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活動屬于司法活動,是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的監督活動,是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權對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對行政相對人來說這是一種訴訟救濟的手段。前者受行政程序法即行政復議法調整,后者則受訴訟法即行政訴訟法支配;(三)受案范圍不同。行政復議范圍大于行政訴訟范圍。屬于行政訴訟范圍的,必然屬于行政復議范圍;但屬于行政復議范圍的,未必屬于行政訴訟的范圍。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限于人身權和財產權方面:行政復議的受案范圍除行政行為對人身權、財產權的侵犯外,還包括對受教育權和其他權利的侵犯;(四)審查標準不同。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都以行政行為為審查對象,但其審查標準是不同的。行政復議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與適當進行審查;行政訴訟原則上只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對不適當的行政行為不予審查。此外,行政復議法對復議的申請范圍作了擴大的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更全面的保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行政機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行政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作出行政復議決定,適用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區別是

法律分析:1.處理機關不同。行政復議的處理機關是行政機關;行政訴訟的處理機關是人民法院,即司法機關。

2.性質不同。行政復議機關的復議行為屬于行政行為,它是一種行政機關內部的層級監督制度;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活動屬于司法活動,是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的監督活動。

3.調整的法律不同。行政復議受行政程序法即行政復議法調整;行政訴訟則受訴訟法即行政訴訟法支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行政機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行政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作出行政復議決定,適用本法。

簡述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的區別。

【答案】:(1)性質不同。行政復議是行政活動,而行政訴訟是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的司法活動。

(2)受理機關不同。行政復議的受理機關是行政機關,而行政訴訟的受理機關是人民法院。

(3)適用程序不同。行政復議適用行政程序,實行一級復議制,進行書面審理,程序簡便’而行政訴訟適用司法程序,實行兩級終審制,以公開審理為主,程序嚴格。

(4)審查范圍不同。行政復議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與適當性進行審查,而行政訴訟只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

(5)法律效力不同。除有法律明文規定之外,行政復議決定不具有最終的法律效力,即復議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訴訟的終審判決則具有最終的法律效力。

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的區別是什么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并作出裁決的制度。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對該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并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行為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通過行政救濟途徑解決行政爭議的一種方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簡述行政訴訟與行政復議的主要區別。

【答案】:(1)裁決機關不同。行政訴訟是人民法院運用審判權的司法活動;行政復議則是行政機關運用行政權的行政行為。

(2)審查范圍不同。行政訴訟原則上只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而行政復議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與適當進行全面審查。

(3)適用程序不同。行政訴訟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適用嚴格的普通司法程序;行政復議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的規定,適用準司法程序,從總體上說仍是一種行政程序。

(4)法律效力不同。除有法律明文規定之外,行政復議決定不具有最終的法律效力。而行政訴訟的終審判決具有最終的法律效力。

【版權聲明】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網、律師投稿,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于本網聯系,我們將予以及時更正或刪除。【在線反饋】

合同重大誤解與受欺詐的區別

合同重大誤解與受欺詐的區別: 1、重大誤解指的是一方當事人因自己的過錯導致對合同內容發生誤解而訂立了合同,其后果是由當事人自己造成的。 2、受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因為另一方當事人或第三人的欺詐行為而訂立了對自己不利的合同,其后果是由他人 ...
2023-11-22 16:36

訴訟外調解和訴訟內調解的區別(民事糾紛不接受調解怎么辦)

訴訟內調解特指司法調解,也即法院調解,是指在訴訟過程中,由人民法院主持,依法說服教育使訴訟雙方當事人互諒互讓,解決糾紛的一種訴訟活動,訴訟外的調解,除仲裁機構制作的調解書對當事人有拘束力外,其他機構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而形成的調解書 ...
法律
914熱度

不當得利與拾得遺失物的區別是什么呢

拾得遺失物和不當得利的區別是請求報酬的權利不同和性質不同。拾得遺失物的,拾得人將拾得物品返還失主時,有請求報酬的權利,而不當得利中,不當得利人返還不當得利,沒有請求報酬的權利。拾得遺失物屬于物權問題,而不當得利屬于債權債務問題。 ...
2023-11-27 14:28

訴訟期限和訴訟時效(行政訴訟期限和訴訟時效)

刑事案件訴訟期限和訴訟時效法律主觀:刑事案件沒有訴訟時效,只有追訴時效,其規定:如果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算五年,法律客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八十七條 【 追訴時效 期限】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 ...
法律
514熱度

探望權與探視權的區別是什么?

探視權與探望權一樣的,只是名字不同罷了。 一、探望權的定義: 探望權,又稱見面交往權,是指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一方享有的于未成年子女探望、聯系、會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權利。探望權從法理上看,是基于親權的一種派生權利, ...
2023-09-13 10:05

土地征用和征收的區別(土地征用和征收的區別 簡答)

(3)工作主要有組織實施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布征收土地公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被征地農民有申請聽證的權利等,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 ...
法律
283熱度

車損險三責險區別在哪

車損險三責險區別在于車損險可以理解為只賠給自己所駕駛車輛的損失,第三者責任險主要是賠付給第三者的損失。即三責險用于保護賠償對方的損失,而車損險則是用來保護自己的車輛損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五十五條 投保人和保險 ...
2023-11-30 15:56

代位權與撤銷權的區別是什么,代位權與撤銷權效力的聯系與區別

2、法律主觀:代位權與撤銷權的區別是代位權是債權人向法院請求代位行使債務人對相對人的債權,2、法律主觀:代位權與撤銷權的區別是代位權是債權人向法院請求代位行使債務人對相對人的債權,法律主觀:代位權與撤銷權的區別是代位權是債權人向法院請 ...
法律
351熱度

債權貸款的抵押與質押如何區別

債權貸款的抵押與質押的區別有,抵押不轉移財產的占有,質押轉移財產的占有,且法律有規定的權利可以質押,但是不可以進行抵押,當債務人不能按時償還債務的,債權人可以對抵押或者質押財產進行優先受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 ...
2023-11-17 15:59

共同債權和共同債務的區別,共同債權和共同債務的區別和聯系

債權和債務的區別主要有:在債的關系中,債權債務是相對的法律關系,債權是指享有的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民法上權利,其中金錢債權,是最常見的債權,法律分析:債權和債務的區別:債權是得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民 ...
法律
345熱度

出借人和借款人區別

出借人是指把錢借給別人的人,也就是債權人。而借款人是指需要借錢、用錢的人,也就是債務人。在寫借條的時候,特別要注意不能把債權債務關系寫反,要注意中文的歧義。雙方出借人與借款人在在借款時需要簽訂借款合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 ...
2023-11-16 16:53

離婚后,前夫不允許我探視孩子,但我有孩子的醫療證明、身份證號碼和門牌號碼,我應該如何合法地與孩子聯系以確保他能夠順利的上大學?

無法協商有誰撫養孩子的處理方式是:1、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母方有法律規定情形的,可隨父方生活。2、父母雙方協議兩周歲以下子女隨父方生活,并對子女健康成長無不利影響的,可予準許。3、對兩周歲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 ...
2023-09-12 10:40

訴權與訴訟權利的區別(訴權與訴訟權利的區別和聯系)

訴和訴訟和訴權三者的區別與聯系民事訴訟中的訴,是指當事人因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發生爭議,而向法院提出予以司法保護的請求,訴權與訴訟權力的區別訴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在其民事權益受到侵犯或者與他人發生民事爭執時,請求國家司法機關作出正確裁 ...
法律
53熱度

登記地,核發地,居住地有啥區別

登記地、核發地、居住地的區別是:居住地一般是身份證地址,核發地一般是指通過駕駛證考試后,核發駕駛證的車管所的所在地,而登記地是指考取駕駛證時當事人登記的居住地址。 法律依據: 《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第十二條 機動車駕駛證記載 ...
2024-01-03 16:08

共同債務與連帶債務的區別,共同債務與連帶債務的區別和聯系

共同償還與連帶償還的區別:共同償還的給付一般不可分,而連帶償還的給付是可分的,各連帶債務人對外需要承擔連帶償還的責任,但對內如果償還的份額超過自己的債務份額的,可以向其他債務人追償,法律分析:共同之債與連帶債務二者在效力上并不完全 ...
法律
917熱度

質權和抵押的區別

質權和抵押的區別為:質押轉移財產的占有,抵押不轉移財產的占有,如果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自己有權處分的財產進行抵押或者質押的,當債務人不能按時償還債務的時候,債權人可以對抵押或者質押財產優先受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 ...
2023-11-29 15:30

個人債務和夫妻共同債務的區別,個人債務和夫妻共同債務的區別和聯系

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在區別法律分析:第責任主體不同:夫妻共同債務的責任主體為夫妻雙方或者夫妻雙方中的任一人,夫妻雙方共同債務和個人債務的區別法律分析:個人債務和夫妻共同債務的差別是個人債務是指夫妻一方為滿足個人需要所借的債務,夫妻共 ...
法律
307熱度

合同詐騙罪與民事欺詐的聯系有哪些

合同詐騙罪與民事欺詐的聯系是都實施欺詐手段使對方陷入錯誤認識,進而獲得對方財產。但兩者的欺詐的內容與手段不同。民事欺詐有民事內容的存在,即欺詐方通過商品交換,完成工作或提供勞務等經濟勞動取得一定的經濟利益,而合同詐騙罪根本不準備履 ...
2023-12-13 15:30

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區別(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區別和聯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
法律
717熱度

仲裁和起訴的區別是什么(仲裁和起訴的區別是什么意思)

當事人不得就同一事實再次申請仲裁,也不能向人民法院再行起訴、上訴,民事訴訟是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審理和解決民事糾紛案件和其他案件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由此所產生的各種訴訟法律關系的總和,仲裁與訴訟的區別【 ...
法律
36熱度

民事訴訟和仲裁的區別(民事訴訟和仲裁的區別與聯系)

當事人可以選擇仲裁員 (2)審理及裁決公開與否不同 以公開審判為原則 審理及裁決原則上均不公開 (3)解決 民事糾紛 的范圍不同 涉及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民事糾紛 合同糾紛 以及其他涉及財產權益的糾紛 (4)程序規范化程度不同 對程序規范要求 ...
法律
331熱度

追訴和起訴的區別(什么情況才有追訴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八十七條 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法律依據】《刑法》第八十七條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追訴時效和訴 ...
法律
185熱度

出讓和劃撥拆遷補償有什么區別(出讓和劃撥拆遷補償有什么區別差多少錢)

劃撥土地和出讓土地的房屋動遷補償一樣嗎法律分析:1、劃撥地的土地使用權仍屬于國家,拆遷補償中不含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只補償土地上建筑物或種植物的財產價值以及搬遷補助費、安置補助費等,《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三條劃撥土地和出 ...
法律
320熱度

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和生效的區別(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和生效的區別和聯系)

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和生效法律主觀:民事法律行為的生效要件主要包括: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法律規定】 《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民事法律行為的生效 ...
法律
26熱度
亚洲an天堂an在线观看